|
初冬时节,武平县十方镇黎畲村油菜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旋耕机来回穿梭,农户们忙着起垄、移栽油菜苗、浇水定植,一幅生机盎然的冬日农耕画卷徐徐铺展。
“我今年种了200多亩油菜,11月中旬就种完,明年4月收割,预计亩产油菜籽200斤左右。”基地负责人蓝伟明介绍,“种植油菜不仅保障了食用油供给,更成为农旅融合、增加收入的新路子。”
作为十方镇“主客共享·舒适温暖”旅居动车风情小镇的核心区,黎畲村蹚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村里通过流转土地盘活冬闲田,同步兴建田间步道、风雨亭、木栈道等便民游览设施,全方位打造沉浸式田园体验场景。每到春季,连片油菜花海次第绽放,金黄花海铺展成景,吸引四方游客漫步花海赏景、打卡留念。每到这时“单一农业”的田野就会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田”,有效激活了乡村旅游消费潜力。
十方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岗负责人郭俊材介绍,“十方镇深入落实武平县粮油十条措施,大力发展稻再油种植模式,实现了‘一地三收’‘一年三熟’,从‘单一农业’向‘农旅融合’发展转变,真正让‘冬闲田’变成‘网红田’、增收田、效益田。”
武平县精准施策,出台多项扶持政策靶向支持冬春油菜生产,既通过实打实的优惠举措为农户降本减负,更推动油菜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业态深度融合,以产业链延伸激活产业附加值。目前,全县油菜种植面积已达800亩,主要分布在城厢、十方、武东、永平等乡镇。通过落实规模冬种油菜补助,推广增产节本技术,可为种植农户亩增收300元以上,同时可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
此外,油菜种植还带动了加工、旅游等环节的融合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综合效益显著提升。一片花海,不仅扮靓了乡村,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金色之路”。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