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岩前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通过道德评议会树新风、LED 宣传广覆盖、村规民约强约束等多元举措,纵深推进“深化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每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活水”。 道德评议会:群众当“评委”,陋习现“原形” “以前办酒席,一桌菜要花两三千,现在大家都觉得没必要,够吃就好!” 在岩前镇伏虎村的道德评议会现场,村民李大叔作为评议代表,正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婚事新办”的看法。评议会一改“干部讲、群众听”的传统模式,采用“现场说事、民主评议、共同监督”的方式,既让村民主动“揭短”陋习,也共同商议解决方案。针对评议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评议会成员还会上门开展“一对一”劝导,用身边人、身边事化解矛盾。 LED 宣传:全域“亮屏幕”,新风“入眼帘” 走进岩前镇,各村(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小型 LED 屏正推送着“深化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的宣传标语。 为扩大宣传覆盖面,岩前镇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点更新宣传主题,如清明期间岩前镇聚焦“生态祭扫、绿色缅怀”发起倡议,让移风易俗宣传“看得见、记得住”。 “现在出门随处都能看到移风易俗的宣传,时间久了大家也慢慢养成了好习惯,比如清明节很多人都选择用鲜花祭扫,不再烧纸钱了。”正是LED宣传的“润物细无声”让村民王阿姨的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 村规民约:立下“硬规矩”,约束“成自觉” 为了让移风易俗有“规”可依,岩前镇指导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修订,通过“村民提议、两委商议、村民代表表决”的流程,把“反对高价彩礼、杜绝大操大办、倡导孝老爱亲”等要求转化为“看得见、能执行”的具体条款,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约束作用,让文明新风真正扎根乡村、惠及群众,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