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系统推进闽西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储备林建设、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等重点工程,全力探索“蓄水林”建设新模式,提升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与生态服务价值。 9月17日,记者走进武平县万安镇下镇村“老白顶”山场的重点区域林相改善示范片,只见树木葱茏、生机勃勃。这片绿意盎然的林地,正是武平县创新推进“蓄水林”建设的生动体现。 近五年来,武平累计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4.6万亩,借助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优化林分结构,增强生态功能;建设国家储备林2.8万亩,推进人工林集约栽培与现有林改培,培育乡土、珍稀及大径级用材林,提升木材战略储备能力;完成重点区域林相改善0.5万亩,营造珍贵用材树种2.1万亩;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2.3万亩,实施森林抚育39.2万亩,持续提升森林质量与综合效益。通过实施多项重点工程,全面提升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森林质量持续优化,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9.7%以上。 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林地生产力、林分生长量和森林蓄积量明显提高。同时,带动种苗培育、森林抚育等关联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助力林农增收与乡村振兴。 “蓄水林”的生态效益日益突出,茂密森林宛如“绿色水库”,雨季吸纳雨水、削减洪峰,旱季缓慢释放水源、补给径流,兼具防洪补枯、净化水质等功能,为汀江、梅江、赣江流域的水资源调控和生态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武平县林业局造林绿化与防灾减灾股股长王盛华表示,“接下来,我们将以首批福建省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建设为契机,坚持‘三绿’并举、‘四库’联动,持续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调整优化树种结构,提升森林群落的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