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武平县十方镇人大积极发挥代表作用,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当好民意收集员、发展参谋员、民生服务员,在推动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促进集体增收等方面展现担当作为,架起干群“连心桥”,绘就乡村新画卷。 听民意解民忧,联络站架起“连心桥” 十方镇人大依托代表联络站,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解决急难愁盼。针对熊新村村民反映文体设施缺乏的问题,镇人大代表熊加才积极提交建议,引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在 县水利局的支持下,该村迅速启动建设,820平方米文化广场完成硬化,新建了篮球场、小公园,安装电力及太阳能路灯140多盏。项目惠及周边1900多名群众,显著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 “路宽了,灯亮了,村民和孩子们的笑容更多了!”见证变化的熊加才感慨道。 兴产业促增收,田间地头走出“致富路” 十方镇人大聚焦烤烟烟叶产业,创新推行“基地(合作社)+人大代表”模式,协同烟草、农业、乡村振兴等部门,强化水利灌溉、农资供应、农技指导等服务,推动科学种植、优化品种、提升品质。2025年,全镇烟叶种植面积达5291亩,计划收购量13937担。 同时,镇人大积极挖掘培育“土专家”“新农人”代表,发挥“领头雁”效应。县人大代表、种植大户蓝伟明就是其中一位。他不仅组织农户培训、外出学习,还推动土地流转复垦,建立种植基地,推广“菜-稻”“烟-稻”轮作模式,提高土地效益,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强监督保实效,绘就共富“新图景” 为确保富民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十方镇人大创新监督机制,联合镇纪委建立“代表联络站+监察联络站+责任站办”的“1+1+X”联动监督小组,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紧盯关键环节,压实主体责任。 在打造“主客共享·舒适温暖”动车风情小镇过程中,人大监督力量全程护航。重点推动的荷香田园农旅融合项目,实施“夏荷冬油菜”轮作,配套建设田间步道、风雨亭、木栈道等设施。同时,修缮黎畲村崇德堂、斗笠寨等历史建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区高标准农田,种植特色水果。今年春节期间,该区域累计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有效拉动了旅游消费,生动展现了“崇德古村·风情黎畲”的振兴新貌。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人大代表不仅是‘建言者’,更是‘践行者’。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夯实农业‘基本盘’,激活集体‘钱袋子’,凝聚共富‘大合力’,以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使命,让全镇共同富裕的成果更具‘温度’和‘质感’。”十方镇人大主席黄桂有表示。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