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平新闻网 >新闻资讯 >
连续三届 武平文明创建交出亮眼答卷
2025-05-24 08:50:33  来源: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林向荣  

5月23日,武平县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喜讯在朋友圈刷屏,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大家的骄傲和喜悦!而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人坚持不懈的点滴积累,汇聚成武平的闪光名片。

与此同时,武平县人民检察院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全国文明单位实现“零突破”!东留镇黄坊村、万安镇捷文村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称号!钟亮生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武平县始终坚持以“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成”的“四个一”行动为引领,聚焦武平县委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1+7”行动部署,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牵引,突出“暖”的主基调,聚力打造“主客共享·舒适温暖”的旅居城市,让群众时刻都能感受到可触可感的温暖,建设更高水平的城市文明。


始终坚持常态长效 创城步伐不停歇

武平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按照“五抓五联五推进”的工作思路,锲而不舍抓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创城总指挥和第一副总指挥,实行县领导、部门单位挂钩包片制度,坚持以上率下,有效保障创城工作逐项落实整改。

构建一套常态化、长效化创城工作机制,夯实制度基础。近年来,先后出台《武平县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县直单位挂钩联系社区小区制度的通知》《关于城区各单位落实“门前三包”及挂钩街路(区块)责任制的通知》《武平县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四大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武平县城市环境管控模式标准(试行)》等,为文明城市创建保驾护航。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公共秩序、社区小区等专项整治行动,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始终坚持创建为民 优化治理补短板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武平县坚持把“为民利民惠民”理念贯穿创建始终,聚焦补齐治理短板、精细城市管理,力挺城市面貌不断更新。

2023年以来,投入近2000余万元,对乌石岽、果杂小区、农民街等20个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惠及1703户。经过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曾经斑驳的墙面如今焕然一新,杂乱的电线被整理得井井有条,新增的绿化和休闲设施,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惬意的生活。

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一月一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停车场、停车位划线、标识标志牌,通过柔性执法,提升市民规范停车意识。截至目前,城区新增汽车泊位589个、摩托车位930个,施划停车方向箭头1850个,安装停车标志牌30套,进一步优化了道路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市民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大数据精准分析城市运行中的问题,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并安排处理。从交通拥堵的疏导到市政设施的维护,从市容环境的整治到公共安全的保障,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高效运转,让城市管理如虎添翼,城区面貌得到显著提升。

以建设“山水园林式”精品城市为目标,充分利用城区“插花地”、公用地、闲置地,遵循“小投入大成效”,精心建设四季田园、香樟田园等一批特色主题公园、“口袋”公园,打造郊野公园绕城、城市公园提靓、社区公园环家、口袋公园点缀的城市公园体系,旅居更加舒适。


始终坚持传递大爱 城市温度暖万家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武平县坚持把每件“小事”办好,把每项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着力让生活更暖心。

建成50个“共享驿站”,站内配置微波炉、手机充电口、饮水机、空调、应急医药箱等设施,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户外劳动者、外来游客、市民群众的“温馨港湾”。在主要交通路口新建13个渠化岛遮阳棚,创新投放40张多功能环卫工具箱,让暖意持续涌动,润泽生活的每个角落。

城区2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停车场、活动室、洗手间等设施,联动教育部门推动城区中小学体育场馆课后时段对外开放,乡村健身广场、文化中心等公共场地向农户集中晾晒“腾地”,缓解群众“停车难”“晒谷难”,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各级文明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建成公益性质的“温暖食堂”,已累计为环卫工人、残障人士、困难群众等免费送出2000余份热饭热菜,暖胃更暖心;为全县300余户留守(独居)老人改造提升用电线路和设施,筑牢安全防线;7家文明单位开放机关食堂,常态化为空巢老人送餐,传递社会温暖。


始终坚持人人参与 文明新风满街巷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武平县始终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主体作用,文明已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自愿追求。

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选树活动,组织开展先进事迹宣讲、专题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全县已涌现出中国好人14名、福建好人43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省道德模范4人次,持续擦亮武平“好人之城”闪亮名片。

建强用好2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梁野七色花”“爱从头开始”等5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5万多名志愿者活跃在文明创建一线,带动全体市民踊跃参与。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主题实践活动,构建“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创城工作格局,凝聚起“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强大创建合力。

持续深化拓展“大爱龙岩·福满武平”精神文明品牌建设,实施6大专项提升行动和25项具体措施,弘扬善心善行善举,为城市增爱心、为百姓添温暖。“6·16”特大暴雨系列抗洪救灾志愿服务活动展现出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文明是城市之魂,文明创建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持续争做文明城市创建参与者、践行者!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时政动态
[更多]新闻资讯
[更多]政务公开
  • 闽ICP备 2021003204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8240200013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36
  • 主管: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 主办:武平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武平县平川街道政府路98号
  • 邮政编码:364300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扫黄打非及涉未成年人、涉企网络侵权专用举报电话:0597-3339039
  • 武平新闻网投稿、网民意见收集及举报邮箱:xw@wprmt.cn;举报电话0597--3232222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 武平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