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平新闻网 >新闻资讯 >
武平万安:“六个共富”创新实践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3-21 16:06:44 邱娴 石明辉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陈荣香  

在乡村振兴的探索过程中,武平县万安镇以“农综改”为重要抓手,大胆探索并实施“六个共富”机制。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万安镇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迅猛增长,更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3月19日,记者走进武平县万安镇零碳乡村会客厅,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会客厅由原先闲置的万安五里小学改造而成,如今被打造成县域首个碳资源全循环利用场景中心。通过模拟使用场景,可以为人们直观展示水稻田碳减排、秸秆碳化还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工艺包的应用过程。

“通过我们研发的工艺包,可以把很多的有机废弃物变成有用的东西,这些有用的东西最后再回归到田里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提高了土壤的固碳能力。”福建矩阵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丁庆博士介绍道。

丁庆博士多年来致力于环保行业生物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2023年,武平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开始实施农综改项目。作为试点乡镇,万安镇积极挖掘探索碳资源全循环亮点,柔性引进以丁庆博士为主的农碳减排技术团队,成立福建矩阵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在零碳乡村会客厅进行碳减排试验及项目开发。

“这个过程完全可以数字化呈现,我们通过很多的传感器进行监测,把收集到的数据传到云平台进行计算,进行认证处理了以后就可以在碳交易所交易。”丁庆博士介绍道,“通过碳交易获得的收益将反哺农业,助力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实现农田‘碳票’将变为钞票。”

碳资源全循环利用场景中心的建成是万安镇“改革共富”与“人才共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成功案例。改革举措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又进一步推动了改革的深化。

“近年来,我们积极吸引新农人返乡入乡,重点打造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立‘需求库+人才池’匹配机制,搭建‘研发—转化—育人’一体化人才服务平台。目前我镇共有8名科技特派员,3个特色产业科特派团队和20余名县级认定的‘新农人’,他们围绕紫灵芝、林下养蜂等特色农林产业开展技术服务,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万安镇副镇长刘宝铸介绍道。

不仅如此,万安镇还通过建设新农人创新创业基地、完善新农人培养机制,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本土能人回乡创业。同时,万安镇还定期举办创业培训班,培育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改革共富”和“人才共富”是万安镇探索“六个共富”新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万安镇还通过思想引领、产业振兴、合作共享、文明建设等多维发力,初步构建起城乡协同、产业兴旺、人才汇聚的共富发展新格局。

在思想共富上,万安镇通过捷文村青山学堂教育展馆宣传武平林改故事,提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合力;在产业共富上,实施了“一村一品”工程,建成了紫灵芝全产业链项目,有效带动村民增收;在合作共富上,通过“村企共建”“社农合作”等模式,培育了多个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在文明共富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建设乡村文化会客厅,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万安镇紧紧围绕‘返乡入乡新农人·数联和美新农村’的总体定位,深入挖掘‘六个共富’中的潜力,在联农带农、村财增收上持续发力。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万安镇镇长梁建顺表示,“下一步,万安镇将继续深化‘六个共富’机制,聚焦改革、人才、产业等方面持续发力,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切实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保障。”

通过多维发力、协同推进,万安镇正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时政动态
[更多]新闻资讯
[更多]政务公开
  • 闽ICP备 2021003204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8240200013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36
  • 主管: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 主办:武平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武平县平川街道政府路98号
  • 邮政编码:364300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扫黄打非及涉未成年人、涉企网络侵权专用举报电话:0597-3339039
  • 武平新闻网投稿、网民意见收集及举报邮箱:xw@wprmt.cn;举报电话0597--3232222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 武平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