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在武平县桃溪镇新礤村定坊片蜿蜒整洁的乡间小道上,两位头发花白的身影已经忙碌起来。94岁的刘先玉和89岁的邓秋连,这对“银发搭档”,手持扫帚,一丝不苟地清扫着门前百余米长的道路。 “这片区域竹林茂密,落叶特别多。如果不是她们两位老人家天天坚持清扫,这两条路哪能这么干净!”新礤村副主任兰盛林感慨道。 刘先玉和邓秋连不仅将自家小院打理得井井有条,更主动将“责任区”延伸到了公共道路上。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她们用布满岁月痕迹的双手,扫去了竹林间飘落的片片黄叶,也扫亮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新礤村的“面子”与“里子”。这份坚守,不仅是对新礤村淳朴民风的诠释,更成为乡风文明的生动注脚。 漫步新礤村,农舍外墙整洁明亮,硬化道路干净如洗,尤其是刘先玉和邓秋连打扫的区域。这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背后,正是两位老人默默奉献的“银发力量”。 “平时大家喜欢在竹下乘凉聊天,路干净了,自己看着舒心,客人来了也舒服,能给人家留个好印象嘛!”谈及为何坚持清扫,两位老人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而她们的善举,恰好与新礤村今年探索实践的“共富积分”制度相契合。今年来,该村积极探索实践“六个共富”机制,通过实施“共富积分”助推乡村治理,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将“小积分”转化为凝聚党群合力的“大动能”。两位老人也成为新礤村民积极参与“共富积分”助推乡村治理的模范表率。 “现在村里人人都在‘赚积分’,我们自愿做的事情还能在积分超市换生活用品,大家都很欢喜!”这份额外的认可与小小的激励,也让她们的奉献更有温度。 “小积分”凝聚“大合力”,新礤村的积分制乡村治理有效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村民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逐渐蜕变为共建家园的“主人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共富积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村民自治格局,以文明乡风赋能‘六个共富’。”兰盛林表示。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