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平县东留镇牢牢把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着力点,积极按照实施乡村文化会客厅“1+N”建设行动思路,以“红土铸魂”行动为重要抓手,依托黄坊村富贵籽、芙蓉李两大特色主导产业,以花果东留馆为核心,建设提升研学教室、静心农庄、非遗传习所、特色生物教作室、户外农耕基地、彩色骑行步道、共享停车场,打造富贵籽文化、芙蓉李文化和客家非遗文化为一体的黄坊乡村“文化会客厅”,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筑巢引凤 吸引八方来客 东留镇坚持农文旅融合的发展定位,持续深化黄坊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坚持顶层规划、运营前置,邀请乡村文旅运营团队梁野久谣共谋共建,深挖黄坊特色产业文化价值,整合1亿多元建设了花果东留农文旅综合体项目,新建多功能活动室、富贵籽展陈馆、红掌文化长廊、芙蓉李馆、客家农耕文化体验区、芙蓉李IP形象打卡点、多彩骑行步道、水上乐园、产业种植观光区、水果体验采摘区、团建素质扩展区,将黄坊村打造成集乡村运研学老师交流培育、新农人引培交流、农耕文化交流展示、芙蓉李精深加工观光体验、特色美食品尝于一体的东留文化会客厅,热迎八方客参观体验。近年来累计接纳各类团体在此举办新思想宣讲、公司团建扩展、富贵籽花艺品鉴、非遗捶鱼学习、休闲康养等超过3万人次。同时,组织本地妇女开展棕编技艺比拼、旅游接待培训、客家米酒酿造、种植技术交流、富贵籽花艺交流、农耕文化传承培训,成为乡村文化集聚地,为东留乡村振兴发展赋能。 文旅赋能 助力潜力提升 东留镇持续擦亮“武平富贵籽”“武平芙蓉李”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深化“文旅+”助力乡村发展。一方面与多家研学团队合作,开发果酒创新篇、非遗传承篇、缤纷花果情、勤劳客家魂等多种东留地域特色研学课程。另一方面赋能产业文化价值,举办芙蓉李文旅IP设计大赛,设计芙蓉李IP家族形象,发布了两辑李娃表情包,成为受追捧的日常聊天神器。连续三年举办文创有“李”、趣游有“李”、赛事有“李”活动,把芙蓉李IP元素融入路灯、文创景观公园、制作了芙蓉李杯子、帽子、雨伞、布袋、T恤衫、文化墙等系列文创产品,策划“李娃出走”系列宣传视频,让可爱的芙蓉李娃爆红朋友圈。提炼总结占据95%市场富贵籽花语,举办富贵籽产销对接、花王赛、花艺大赛,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制作《富贵满堂》歌曲和富贵籽宣传手册,让特色产业插上文旅双翅,价格年年攀升。2023年以黄坊为核心的花果东留示范基地入选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并作为全市唯一入选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24年基地入选市级“两岸青少年研学基地”。自开展研学以来,已累计接待8万余人次,黄坊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30余万元。每年七月,在黄坊举办的花果东留文化旅游节暨芙蓉李果王赛吸引上万名游客到场体验,活动举办日成为黄坊村节日,当天呼朋唤友载歌载舞共享采摘丰收喜悦。“东留有李,富贵有你!”口号深深印入每一个来黄坊村的游客心里。 非遗捶鱼 传承舌尖文化 “东留捶鱼”是龙岩市级非遗,这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东留老百姓记忆深处的味道。在东留老百姓记忆中,捶鱼在重要时刻登场,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用木槌由轻到重反复捶打鱼块,捶打时适当加入薯淀粉,成就了薄如纸的鱼片,放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即可起锅。黄坊村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东留捶鱼”,建设非遗传习所,带领当地妇女参与捶鱼技艺培训,开展非遗捶鱼体验研学活动和加工制作,让广大妇女成为东留捶鱼的守护者和宣传者,进一步宣传、弘扬非遗捶鱼文化,让东留捶鱼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活态传承。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