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平新闻网 >新闻资讯 >
武平县人大代表蓝伟明:逐梦田野 “新农人”变“兴农人”
2025-08-19 15:59:43  来源:十方镇  责任编辑:林向荣  

立秋的十方,稻浪飘香。在武平县十方镇的“再生稻示范田”里,收割机正在田间穿梭,金黄的稻谷如流水般倾泻入仓。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上,处处可见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而这一切,都与一位新型职业农民——武平县人大代表、绿茵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蓝伟明密不可分。


从“门外汉”到“田专家”

2012年,原本经营瓷砖生意的蓝伟明做出了一个让亲朋好友都惊讶的决定:回乡种田。“当时看到家乡很多良田因为劳动力不足而抛荒,心里很不是滋味。”谈起转型的初衷,蓝伟明记忆犹新。

然而,农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学习操作农机时,蓝伟明没少闹笑话。“有一次开收割机陷在泥里,折腾到半夜才弄出来,浑身是泥像个‘泥猴'。”他笑着回忆道。但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他白天跟着老农机手学习,晚上钻研技术手册,硬是从一个农机“小白”成长为“行家里手”。

十年来,蓝伟明累计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了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50多台(套)农机设备,建成了工厂化育秧基地和粮食烘干中心,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

“现在播种有插秧机,打药有无人机,收稻有收割机,直接就是机械化流水线模式了,一个人就能完成20个人的活。”蓝伟明介绍道。

而最让蓝伟明自豪的,是他在全县率先推广的400亩再生稻。“这种‘一种两收’的模式,不仅亩产提高10%,还能节省三四百元成本。”站在金灿灿的稻田边,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头季亩产超700公斤,二季还能再收300公斤左右,加上节省的人工和肥料成本,效益相当可观。

如今,他经营的农田面积从最初的80亩扩展到1200亩,覆盖十方镇及周边多个乡镇。同时,他还低价为周边农户提供旋耕、插秧、飞防、收割、烘干等农机服务,服务面积达1万多亩,让更多农户尝到科技兴农的甜头。

从个体经营到带动一方,从传统种植到科技兴农,这位新型职业农民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如今,他正筹划着进一步扩大农机服务范围,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让更多农民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


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显担当

2021年,蓝伟明当选为武平县人大代表。身份的转变让他深感责任重大。“当选人大代表,不是荣誉,是沉甸甸的责任。”他的公文包里永远装着两样东西:一本农业技术手册和一本民情日记本。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都是他收集民意的“办公室”。

2022年和2024年,武平县连续遭遇“5·27”和“6·16”两次重大自然灾害。危急时刻,蓝伟明立即组织农机队投入抢险救灾,无偿为受灾农户提供秧苗和机耕服务,帮助100多亩农田恢复生产。

在日常履职中,蓝伟明先后提出了加强农技培训、修复水利设施、改善农村道路等10多条建议,推动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其中大部分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和落实。

从田间地头到议政会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足迹。

“人大代表就是要为乡亲们代言,把他们的心声传递上去。”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蓝伟明的履职初心。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时政动态
[更多]新闻资讯
[更多]政务公开
  • 闽ICP备 2021003204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8240200013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36
  • 主管: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 主办:武平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武平县平川街道政府路98号
  • 邮政编码:364300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扫黄打非及涉未成年人、涉企网络侵权专用举报电话:0597-3339039
  • 武平新闻网投稿、网民意见收集及举报邮箱:xw@wprmt.cn;举报电话0597--3232222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 武平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