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走进武平县东留镇共享液肥站,只见一排排密封液肥机整齐排列,种植户们正忙着将处理好的生态液肥装车运往各个种植基地。这些曾经令人头疼的养殖粪污废弃物,“变身”为抢手的绿色肥料,串起了一条生态农业“致富链”。 2024年,东留镇抓住入选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的机遇,实施生态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该项目主要探索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专利菌及专利设备的作用下,配置专用菌肥,实现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目前,适合百香果、蔬菜的生态液肥开始上市销售,后续还将生产芙蓉李及富贵籽专用液肥。 “液肥站离家近,使用方便,我现在免费试用在嫁接苗和芙蓉李上,看看能不能提前上市,提高品质。”东留镇封侯村种植户何振辉说道。 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东留镇目前已形成水稻、富贵籽、芙蓉李等农业主导产业。然而,长期以来,养殖粪污处理不规范、土地消纳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发展。面对这些难题,东留镇通过引进丁庆博士团队及福建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力量,利用专利菌种和智能化设备,将畜禽粪污经过厌氧发酵、菌群分解等工序转化为生态液肥。这一技术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还实现了粪污的高效资源化利用。 福建省蓝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王梦恬介绍:“目前,我们推出了3种产品,包括果蔬营养液、生态除臭液和化粪宝,利用生态沼液作为基础母液再进行科学的调配,不仅能改良土壤,还能促进植物生根。后续,我们也会针对种植大户提供更完善的配送服务,例如无人机或者车辆配送。” 该项目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东留镇通过引导全镇种植户使用生态液肥,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经济作物产量和品质,预计可实现农户增产增收10%以上。项目所在地封侯村通过场地租赁、液肥销售分成等获得经济收益,年增加租金收入5万元。这种“环保零排放+农业全循环+农民降成本+镇村财增收”的模式,成功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在东留镇形成了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发展新格局。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