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时节,武平县大禾镇帽布村的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十余名村民正弯腰插秧,旋耕机在平整的水田里来回穿梭,嫩绿的秧苗整齐排列,生机盎然。而就在半年前,这片60亩的土地还是一片因黄龙病困扰而效益低下的脐橙园,如今在耕地恢复后实现了“华丽转身”。 “近几年脐橙黄龙病严重,果树经济效益下降,了解到政府出台耕地恢复的补助政策,上半年我就计划把种植脐橙的60亩果园恢复为耕地,现在改种水稻,政府有补贴,长远看更划算。”土地主人钟炳春对个中缘由娓娓道来。 今年以来,大禾镇坚持以政策为向导、因地制宜为原则,多措并举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后农田复耕复种,对于水源充足、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块,引导村民复耕水稻;对于地势较高、水源相对缺乏的旱地,则鼓励种植花生、地瓜等耐旱作物。 在推进过程中,大禾注重生态修复与产业调整相结合,引导农户从单一种植向多元化经营转变,积极探索创新“水稻+N”种植模式,鼓励各村根据各自的地理优势,择优采取“水稻+辣椒”“水稻+烟”“水稻+油菜”“水稻+生姜”等轮作种植项目,实现从传统耕作迈向绿色转型,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减少病虫害发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截至目前,大禾全镇耕地恢复已开工面积达177.42亩。 “果园产业曾经是我们的支柱产业,但长期单一化种植导致土壤退化,必须转型。”大禾镇党委书记林忠荣表示,“下一步,大禾镇将通过示范带动,增强群众信心,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耕地复耕复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让土地'活'起来。”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