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法院如何为“大家”解忧?派出法庭如何为“小家”把脉?走进千家万户,走入群众心坎,武平法院十方法庭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预防、立足调解,探索“三结三延”基层工作法,搭起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靠前化解纠纷。2023年以来,十方法庭诉讼调解案件675件,真正将“抓前端、治未病”的要求落到实处。 案件要快结,矛盾化解向前延伸 “在案件多,办案压力大的情况下,十方法庭的书记员和法官同志依然非常有效率地给了我们企业一个满意的结果!”某水泥厂负责人在朋友圈发布这么一条内容。 这样的点赞源于十方法庭快速化解的一起买卖水泥而产生的纠纷。 某水泥厂依合同为某贸易公司提供散装水泥,并供货完毕。但对方并未按合同给付货款,截至起诉之日仍欠货款10万元。 在收到诉请后,十方法庭发现该贸易公司所在地为外地,且水泥厂提供的合同、供货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充分。于是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分流至诉前调解程序进行调解。 法官及调解员在充分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后,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双方沟通,耐心向被告释法明理。被告承认所欠货款属实,但因资金周转需要,请求分期偿还。为此,法官多次与原告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原告同意被告分期偿还所欠货款。 践行“如我在诉”,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就要与时间赛跑、提高效率。十方法庭努力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于庭前、消弭于萌芽、止步于基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温暖的司法服务。 纠纷要了结,社会治理向后延伸 2025年3月,8名农民工怀揣忐忑的心走进了十方法庭。 他们是为了向一建筑企业追索劳动报酬而来。 该案件源自乡村道路改造工程过程中的劳资纠纷。承包方与建筑企业因工程结算问题产生争议,导致承包方林某拖欠8名农民工的工资。面对工程全面停工,讨薪不成的情况下,农民工们走进十方法庭寻求帮助。 “农民工兄弟的血汗钱耽误不得,工程进度也关系着整个村的发展。” 接手案件的法官采用“背靠背调解+联动协商”模式,一方面联系镇劳动保障所固定欠薪证据,另一方面邀请村干部共同搭建对话平台。通过数次现场调解,既让承包方与建筑企业认识到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又帮助理清工程款结算流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方案。 坚持调解优先,细化调解工作,讲究调解方法,十方法庭走出法院大门,走进百姓心门,通过深入细致的释法说理,调和说和,促使双方达成问题处理的一致意见,有效防范矛盾纠纷扩大,维护社会稳定安定,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目标。 心结要解结,诉讼服务向下延伸 “法庭作为最基层单位,发挥着将问题矛盾化解在一线的天然优势,立足当地社情,通过纠纷前端协理机制,靠前研判风险,指导人民调解。”在岩前镇政府的会议室里,十方法庭庭长刘永雄结合自己的审判工作经验,分享在调解工作方面的心得体会。从人民调解的重要性、调解的方法和技巧、调解需注意的问题等内容与参训调解员深入交流探讨。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常见矛盾纠纷,介绍不同的调解方法。 这是十方法庭联合岩前镇司法所开展的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活动。台下坐着的是岩前镇辖区村、社区干部和人民调解员。 “法官,我在调解的时候遇到这么一个情况,想向你请教怎么处理。”他们仔细听着,做着笔记,在培训结束后,详细询问着实际纠纷如何调解。 近年来,十方法庭加大对辖区人民调解员常态化、精准化、专业化的业务指导培训,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司法力量。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