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6日,在福建省林业乡土专家、市科技特派员郑福华的指导下,武平县永平镇梁山村杨盛家庭农场的员工正忙碌着种植紫灵芝。“计划种植面积达210亩,按4年产出期计算,预计产出可达800万元以上。”郑福华告诉记者。 永平镇是原中央苏区东南前哨、是千年客家文化衍生发展之地,红色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悠久。近年来,该镇以红色文化铸魂、古韵德治润心、灵芝产业强基,走出了一条“思想引领+产业破题”的双螺旋发展之路。在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正奏响着新时代的三色交响“共富协奏曲”。 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永平镇不仅在思想引领上筑牢了共富根基,更在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中找到了创新的路径。该镇充分挖掘和传承中央苏区“红都前哨”“红古绿”的优秀文化思想资源,盘活闲置资产、修缮保护古建,通过弘扬革命精神、挖掘本土文化,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筑牢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 同时,该镇结合帽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和省级传统村落建设,积极拼盘争取各类资金5000多万元,实施“红都前哨”文旅融合系列项目,将传统古民居“竹苞松茂”、老粮站等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和盘活利用,将共同富裕理论融入“红色研学+非遗体验”研学项目,打造“家门口的思想教化阵地”,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教育50余场次,承接3万余人次研学团建活动。 在乡村治理方面,永平镇创新实践“枫桥经验”,将客家文化融入矛盾纠纷调解,将传统古民居“竹苞松茂”建设为市级乡村文化会客厅,打造“长廊说事·祖屋议事”品牌。镇村干部与村民围坐品茶,以客家文化“三杯茶”调解法化解纠纷300余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同时,构建“五级网格服务体系”,举办“村晚”、老年生日会等活动,运营长者食堂,推动民生服务与治理效能双提升。 产业是永平镇共富的强劲引擎。围绕“党建+林改+产业”思路,永平镇采用“灵芝联合党总支部+专业合作联社+公司+农户”模式,推动灵芝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8个规模化灵芝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全镇紫灵芝种植面积突破1.2万亩,800余户农户参与,户均年增收3.8万元。标准化管理体系模拟林下仿野生环境,灵芝品质显著提升。加工链上,佐雅健康科技、紫珍堂等龙头企业崛起,推出破壁孢子粉、灵芝液等3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 文旅链方面,“芝缘青山”展陈馆、灵芝电商直播中心、研学基地相继建成,培育多个区域品牌,推动灵芝产业全链条发展。 从古建的修缮活用到红色精神的传承,再到灵芝产业的崛起,永平镇的共富之路越走越宽。今后,该镇将以推进“思想共富”夯实行动为先导,以推进“产业共富”筑牢基础为支撑,进一步做实做细“红古绿”三色文章,让三色交融激荡出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的同频共振。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