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是花生生长的关键期,在武平县岩前镇东峰村的花生种植基地里,连片的花生苗郁郁葱葱,农户们正忙着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田间管理有序进行。 东峰村是远近闻名的“花生村”,得益于独特的沙质土壤,这里产出的花生颗粒饱满、香脆可口,素有“武平花生看岩前,岩前花生看东峰”的美誉。 村民罗亦根今年76岁,依然干劲十足,“我用机械化种了两亩多花生,亩产能到400多斤,一季能收上千斤花生” 近年来,东峰村以党建为引领,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东峰花生专业合作社,推动花生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全村花生种植面积达2500亩,亩均收益约6000元,年产值超1500万元,成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我们不仅种花生,还探索‘种、产、销、研、游’全产业链发展,让花生真正成为富民产业。”东峰村村委副主任钟奇普介绍。 产业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岩前镇充分发挥花生产业体系里的“致富带头人”人才赋能示范作用,打造新农人众创空间,吸引了近百位有志青年回家创业就业,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模式,持续开展“种植技术讲解”“现代化机械种植推广”等活动,陆续培育出一批“新农人”“土专家”,不断探索种植新技术,改良花生口感,成功打造出“东峰花生”知名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花生产业的兴旺是岩前镇实推进“六个共富”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岩前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六个共富”机制,以党建引领积极培育壮大东峰花生、稻香伏虎丝苗米、峰贵脐橙、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经验。 除了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岩前镇还坚持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持续开展乡村春晚、“村BA”篮球联赛、广场舞大赛、“书香机关耕读岩前”“狮岩论坛”等特色文体活动,营造出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以文铸魂的浓厚氛围,实现文化、思想共富。同时,主动对接闽粤边界相关部门,创新探索“福岩边界协同”模式,成立闽粤边界“金牌调解队”“福岩”志愿队,实现闽粤边界联合治理新局面,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成效的改革、合作共富之路。 “下一步,岩前镇党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发挥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经济能人、新农人和龙头企业共同发力,积极打造产业共富实践方面的‘岩前样板’。”岩前镇党委书记练国法表示。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