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平县中堡镇芳洋村荷树下,一座形如方印的古民居静卧于青山环抱之中,宛如一部写满故事的古籍,一砖一瓦记录着时光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这座古民居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九厅十八井格局,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采用典型的客家“青砖砌斗”工艺:外层青砖立砌如鳞,内填碎石黄土,既冬暖夏凉又具备抗震功能。 踏入古民居,72间房舍通过回廊、过厅层层勾连,独特的“房包外墙”设计,让外人极易迷失方向。正厅梁架上的金漆木雕,记录着家族鼎盛时的荣光,而先祖 “耕读传家” 的祖训也在1530余名周氏子孙中代代传颂。正是这种家风,让这座古民居走出了12位秀才、3位举人,为家族的文化传承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然而,历经249年风雨,这座承载着周氏家族记忆的古建筑群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走进古民展厅内部,景象令人揪心:多处墙体坍塌,房梁腐朽,雕花门窗残缺不全。 村民周文兰回忆,“我1988年嫁到这里时,古民居还很热闹,下雨天大家都聚在厅堂聊天喝茶。如今,随着村民外迁,这里日渐冷清。许多地方都很破旧了,虽然有一些是修缮了,但是还远远不够。” 如今,荷树下古民居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客家建筑魅力,被世人当作乡愁记忆,但保护工作面临重重困难,目前,周氏后人自发成立保护理事会,联合文物专家制定修复方案,力求保留青砖斗墙的原始风貌,让古老建筑能够重焕生机。 芳洋村党支部书记周民荣表示,“我们荷树下古民居是我们芳洋村的文化瑰宝,记载着我们村世代繁衍生息的历史。我们对古民居做了部分修复,但目前村财收入薄弱,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希望我们的古民居不仅能成为我们家族的精神家园,还能成为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的窗口。”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