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是水稻秧苗移栽的好时节,连日来,武平县各地抢农时忙插秧,依托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科技助力水稻秧苗移栽跑出“加速度”,为全年水稻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3月21日,记者走进武平县十方镇彭寨村百亩早稻示范片看到,一台台水稻插秧机来回穿梭,农业无人机正在往田间喷洒肥料……各种机械化设备奏响了春耕“交响曲”。 “去年早稻种了600多亩,今年种了1000多亩,去年早稻每亩产干谷1100斤左右。插秧机经销商卖是五六万块钱一台,国家补贴后5000多元就能买到,买这个机器成本省了很多。”十方镇彭寨村宏信家庭农场负责人赖文达介绍。 据赖文达介绍,对于大规模种植来说,劳动力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使用人工插秧,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成本高昂。而现在,一台插秧机一天就能完成三五十亩的插秧任务,效率远超人工,并且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每亩地能节省100多元。 依靠机械化,用好智能化,不只是在田间地头,还表现在远程智慧管控上。记者在该早稻示范片的智慧管控平台上看到,依托插秧机上搭载的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实时记录农机作业轨迹、面积等数据,自动生成作业报告,帮助农户和合作社精准掌握作业情况,并且能对插秧机的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相关部门科学管理、科学调度农机提供数据支撑。 近年来,武平县紧盯粮食安全生产,大力推广机械化种粮,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率和土地利用率,利用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补齐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助力水稻优质高产。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大中型农机542台套,其中插秧机201台,收割机221台,无人机50架。 武平县农技站副站长兰朝晃说,“今年上级下达我县8.2万亩的早稻种植面积任务,目前已落实到村、到户、到田。我们通过推广暗化育秧、旱育抛秧、机插秧、薄膜育秧等防寒育秧技术,防止烂种烂秧,春播育秧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已陆续进入插秧期,预计4月20日能全部完成。”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