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临近,武平县松花寨生态茶园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3月19日,记者走进茶园,只见茶农们腰挎茶篓穿梭于茶垄间,指尖飞舞,一片片翡翠般的的嫩芽收入篓中,构成一幅生动的“采茶图”。 “每年二月底,茶园就开始采茶,我已经干了十多年了。”采茶工人刘四莲一边娴熟地掐下“一芽一叶”,一边笑着说道,“只要有空,不管年纪大小,都可以来采茶赚钱。工作自由轻松,待遇也不错。” 松花寨茶园的春茶采摘期从2月底持续到立夏前,其中清明前采摘的第一批茶叶被称为“明前茶”。由于此时气温较低,茶树生长缓慢,茶叶品质上乘,素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松花寨茶园平均海拔450米,昼夜温差大、云雾缭绕,孕育出茶叶独特的“岩韵花香”。茶园负责人危力志介绍,松花寨生态茶园占地面积近千亩,茶树种植面积达380亩,预计今年春茶产量可达一万多斤,产值超两百万元。松花寨生态茶园主要生产绿茶、红茶、白茶,年产生态茶叶3万多斤,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认证,深受消费者喜爱,通过实体销售和电商销售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种茶700多亩,产茶7万多斤,采茶时节可为500人提供就业岗位,创收600多万元。 随着采茶季启动,茶园旁的游客接待中心也热闹起来。“今年以来,我们基地接待游客大概有近万人次。”危力志介绍道。 松花寨茶园在保护原生态基础上,坚持“生态立园、产业兴园、旅游活园”的发展思路,随着茶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这片青山绿水不仅飘着茶香,更涌动着文旅共富的新活力。目前,松花寨产业园已建成生态观光茶园、茶艺文化体验区、制茶工艺观光工厂、松花寨乡村大舞台、环茶园骑行休闲驿道等主要场所,成为集“吃、品、游、学、乐、摄、购、住”八位一体的农文旅康养基地,走出一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我们以茶为媒,构建‘茶+文旅+康养’产业链。”危力志介绍,“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发展‘银发’经济,利用武平,还有松花寨良好的生态资源,走生态康养之路,搞村企合作,做康养民宿、茶疗、禅修等一系列康养项目。” 从“卖茶叶”到“卖风景”,从“传统茶区”到“网红打卡地”,武平茶产业正借着茶旅融合走出一条生态富民新路。这片浸润着千年茶香的土地,正书写着“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