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福建省财政厅对2024年度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明显的10个县(市、区)给予正向激励,每县奖励500万元,武平榜上有名。激励资金可用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水利相关工程建设与管理。这是福建首次实施水土保持正向激励,旨在调动各地做好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 近年来,武平县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县域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确定目标,精准推进治理 先后制定《武平县水土保持规划(2021-2035)》《武平县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武平县水网建设规划》《武平县综合治水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对水土流失区实行差别化防控,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对不同区域实行不同治理模式,2023年水土保持率达94.97%,高于龙岩市水土保持率94.27%,武平县的水土保持率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创新治理模式,促进增绿增效 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着重加强预防保护措施,形成小流域治理与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相融合、矿业开发与生态修复相协调的治理模式以及茶园、林地和崩岗等为主的有效创新治理模式。 探索多元投入,实现绿富共赢 探索建立“政策引导+企业投资+社会融入”发展机制,通过用地审批、金融支持、以奖代补等政策扶持,实现多元化保障。充分利用水土流失治理成果,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探索发展林药、林菌、林花、林禽等林下经济绿色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对水土流失治理和修复,还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025年武平县正在推进处明溪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武平县中赤河小流域2025年度省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实施后,将有效地减轻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危害,加强农田防护、抗旱能力,林地质量和生长力大大提高,改善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增加地力和调节气候的功能,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