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研学课开课,在武平县东留镇黄坊村非遗传习所就都能听到“嘟嘟嘟”的敲击声,在木槌的起落间,鱼块逐渐化为薄如蝉翼的鱼片,其间巧妙融入薯淀粉,再经油锅的洗礼,金黄酥脆的“东留捶鱼”跃然眼前。这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留捶鱼”的制作场景,更是武平县东留镇黄坊村非遗传习所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东留捶鱼”,这道承载着东留人记忆深处味道的美食,如今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为了弘扬这一非遗文化,东留镇黄坊村积极组织当地妇女参与捶鱼技艺培训,开展非遗体验研学活动,让这一传统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而在民主乡高埔茶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几位传承人也会经常聚在一起,向学徒们传授高埔茶的制作秘诀。从采青到晾青,从杀青到搓茶,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正是这份独特的手工制作技艺,赋予了高埔茶卓越的品质与韵味。如今,民主乡高埔村正通过探索“非遗+艺术+短住+产业”的新模式,让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穷乡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武平,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县,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无论是代代相传的非遗项目,还是历经岁月沉淀的非遗美食与技艺,都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熠熠生辉。 近年来,武平县依托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与展演活动,实现非遗活态传承。梨园“非遗一台戏”已成为街区的常态化演出,深受群众喜爱;非遗传承人合力打造的祺园非遗众创空间,让市民和游客在这里“可观、可赏、可吃、可玩、可学、可购”;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街区、进企业、进乡村等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越来越多人可以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非遗文化“墙内开花墙外香”,武平县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从闽粤赣客家非遗年货节到第二届客家非遗奇妙夜,武平民俗绝技、客家山歌、舞狮、石家拳等频频亮相,赢得了广泛赞誉,不仅让市民游客大饱眼福,更带动了非遗产品和农特产品的销售。 “我们将继续加快推进‘非遗+研学+旅游’的融合发展,开发更多非遗体验课程,打造沉浸式文化之旅。同时,我们还将开发融入武平非遗文化元素的专属非遗伴手礼,满足游客‘吃非遗’‘玩非遗’‘赏非遗’‘学非遗’‘购非遗’的多元化需求。让非遗在创新中得以保护,在传承中不断发展,释放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武平县文化馆馆长黄梅平表示。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