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过去上学时的艰辛至今还历历在目。如今,生活富裕了,希望帮助更多贫困学子,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谈起捐资助学的初衷,郑彩坤谦逊地说。 郑彩坤是中堡镇岭头村人,民营企业家。40多年来,他一直奔走在公益事业的路上,用“凡人善举”影响人、感召人、带动人,被群众誉为“最淳朴、最平凡的慈善家”。 1981年,郑彩坤高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便在本县当了一名建筑工学徒,收入虽然非常微薄,但他每月都会拿出5至10元的辛苦钱,资助同村的一名大学生,让这位学生在八十年代圆了“大学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作出色的郑彩坤迅速成长起来,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慢慢成了镇里小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致富领头雁。“那时候公司越做越大,花销也就越大,我妻子就说拿钱去大吃大喝,还不如拿这些钱来帮助别人更有意义。”从此,郑彩坤走上了慈善之路,他设立了“家庭慈善基金”“奖教助学基金”,先后资助了300多位贫困学子,460多名困难群众。他还给本村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敬老档案”,每年春节,他都会带着妻子、儿女给全村30多位老人挨家送去100至300元不等的“敬老费”。 为了更好地支持教育事业,鼓励师生奋发有为,郑彩坤每年都会从企业盈利中拿出5至20万元,专门用于奖励当地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40多年来,每年的儿童节和教师节,“郑彩坤奖教助学金”在中堡中学、中堡中心学校、下坝中心学校都如期发放,并逐步扩大到武平附小、实验幼儿园等10余所学校,累计受益师生5000多人次,发放奖教奖学金330多万元,成为人人赞颂的扶教助学佳话。 郑彩坤不但热心资助贫困群众,关心教育事业,他还将拥军情怀深深融入企业发展中。郑彩坤的公司广招退役军人,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优质就业平台。“我们公司现在吸纳了7个退伍军人从事不同岗位,对于年龄偏大的人员,专门让他们从事后勤岗位,他们的收入也能达到七八万元。” 今年“八一”前夕,郑彩坤与其儿子郑鹏积极参与“我为部队办实事活动”,向武警武平中队认捐缺口资金12.5万元人民币,专项用于训练场的提升改造工程,让武警武平中队告别了昔日沙石满地、雨后泥泞的训练环境,获得了武警官兵的一致好评。 “军人军属、退役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应当得到全社会的优待,今后,我们公司也会重点关注退役军人及其家属,对确实存在困难的家庭给予更多帮助。”郑彩坤表示,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如果有能力,将会一直坚持慈善事业,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