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平新闻网 >新闻资讯 >
让生态破坏者成为环境修复者 武平探索“森林碳汇+生态修复”补偿机制
2024-09-13 15:51:21  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林向荣  

近日,一起滥伐林木案件在武平县人民法院审结。因被告人谢某、潘某具有自首情节且认罪认罚,并分别自愿缴纳补植复绿保证金3000元、认缴森林碳汇损失补偿金8500元,法院分别判处谢某、潘某有期徒刑1年5个月、缓刑2年。

在武平,这样的判决已不是首例。早在2022年,武平法院审结的一起滥伐山林的案件中,就曾引入“碳汇补偿”修复措施。

近年来,武平法院探索引入“森林碳汇补偿+生态修复补偿”机制,旨在让生态“破坏者”成为环境“修复者”,以司法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2011年7月,武平法院林业审判庭更名为生态资源审判庭,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坚持难案集中会诊、个案巡回指导,为“生态武平”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生态资源审判庭分管领导蔡毅专委注意到,由于生态环境侵权人的修复能力、补植区域的立地条件都有差异,修复治理效果往往难以保障。

依托龙岩市碳汇林建设项目,武平法院建立碳汇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对于原地修复不具备条件或效果不佳的,集中到碳汇基地进行异地补植复绿。”蔡毅说,法院还组织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非法狩猎违法行为人在基地做管护义工、履行修复责任56人次。

将“森林碳汇补偿+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引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司法实践,仍在持续探索完善。据武平法院副庭长钟少龙介绍,2020年以来,该院与县公安局、检察院、林业局形成《“补植复绿”工作联席会议备忘录》,规范“补植复绿”保证金的收取和使用,并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武平县“生态司法+碳汇”工作机制的意见》,共同构建认购林业碳汇行政执法与生态司法衔接机制。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时政动态
[更多]新闻资讯
[更多]政务公开
  • 闽ICP备 2021003204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8240200013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36
  • 主管: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 主办:武平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武平县平川街道政府路98号
  • 邮政编码:364300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扫黄打非及涉未成年人、涉企网络侵权专用举报电话:0597-3339039
  • 武平新闻网投稿、网民意见收集及举报邮箱:xw@wprmt.cn;举报电话0597--3232222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 武平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