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记者在武平县省级科技孵化器三期的救灾物资捐赠点看到,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戴着手套,分工有序,正在忙碌地搬运救灾物资。他们搬的搬、抬的抬,扛的扛,汗水浸湿了后背,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一车车急需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受灾地区。 “在这个出入库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退伍不褪色的老兵肖师傅,他每天前来仓库非常早,中午也不回去休息,每天都抢着最重的物资来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和正能量。”武平国投集团现场管理工作人员曾玲珊称赞道。 据曾玲珊介绍,自“6·16”特大暴雨灾情发生以来,武平国投集团临“急”受命,主动提供场地用于各地驰援的救灾物资存放,并承担起仓库的统筹管理工作。许多志愿者主动报名前来帮忙搬运物资,参与人数达200多人,每天前来帮忙的人数多达数十人。 “青年担当不能成为一句口号,应该要有实干精神。虽然参加这次活动有点累,有点辛苦,但是能够为受灾的群众及时送去急需的物资,我们觉得很有意义。”学生志愿者彭世洪感慨地说。 大灾面前有大爱,志愿者们的行动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中。良友之家饭店老板何桂芸在了解到很多志愿者每天都在帮忙搬运物资,有的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去吃,就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他每天做好饭菜并亲自送往仓库,让志愿者们在疲惫之际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并承诺凡是去往店里就餐的志愿者们一律免单。 良友之家饭店老板何桂芸动情地说,“大灾面前人人有责,身为武平人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我们是做餐饮的,能够为这次救灾送一些餐,我觉得也是比较实际的。我们就是为救灾仓库的义工志愿者每天送一些工作餐过来,当我们来到这个救灾仓库的时候,看到那么多从全国各地汇聚过来的这些物资,还有那么多的义工志愿者愿意坚守在这里,也是被深深震撼到了。我们做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救灾行动中来。” 在“6·16”特大暴雨中,武平县遭受重创。在这场与灾害的斗争中,一群群志愿者挺身而出,积极投身抗灾救灾,成为坚实的力量。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伍军人、学生、个体老板、普通上班族、退休老人......他们有的奋战在抢险救援一线、有的帮忙运送物资、有的帮助群众清淤清障、有的帮忙维护交通秩序......他们怀着一颗炽热的心,众志成城铸就坚不可摧的“爱心防洪堤”。 退伍军人志愿者肖启荣表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真正体现社会的力量。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牢记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群人温暖一座城”,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温暖。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