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践行大食物观,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近年来,武平县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立足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优势,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不断推动人们的餐桌更丰富、更营养、更美味。 近日,在福建源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制包车间内,一筐筐菌包在履带间穿梭不停,这套自动上架机设备只需花8分钟就可以把高7层,70筐菌包打包上架完成,大大节省人力物力。 福建源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金男介绍,“我们公司引进国内先进的设施设备,充分节约土地资源,实现了生产全流程自动化,比传统食用菌生产节约人工70%以上。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利用科技的加持,通过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种植出物美价廉的美味菌菇,产量提高了20%以上。” 该公司通过恒温恒湿的育种车间、自动调节比例的拌料车间以及自动化包装等智能化、标准化、工厂化方式生产海鲜菇。智能控温、控湿和新风系统让菇棚始终处于海鲜菇全周期生长的最佳值,朵朵海鲜菇享受着“五星级”生长环境,从菌菇接种到出菇只需要130天到150天左右。 钟金男介绍,“目前,我们公司日产鲜菇20吨,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广西、海南等周边省份以及东南亚地区,让武平的菌菇摆上更多人的餐桌。” 该公司生产模式形成一个绿色循环农业全产业链条,全程多环节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减少了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公司还创办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按照“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解决了12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了本村5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食用菌、林下灵芝等,有力推动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武平县农业局食用菌站长钟礼义说,“我县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发展理念,推进植物、动物、食用菌三物循环发展。近年来,我们引进开发海鲜菇、香菇、灵芝等食用菌新品种,发展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菌稻轮作、林下种植,制定食用菌栽培加工技术规范,做好土特产文章,为市场提供优质食物资源,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目前,全县海鲜菇年工厂化生产1200万袋,鲜品达7000多吨,产值5300多万元;香菇年生产1500万袋,鲜品达11250吨,产值9000多万元;灵芝种植4万亩,干品年产650多吨,灵芝全产业链产值3亿多元。 近年来,武平县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林则林的统筹推进下,保障肉蛋奶、蔬菜、水果、菌菇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武平县还依托科技特派员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服务,把现代农业科技带到田间地头,及时解决经营主体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驾护航,稳稳托起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