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在武平县平川街道城南社区广场,城南红歌文艺队队员个个精神饱满,正排练“打船灯”等传统非遗节目,随着音乐时而弯腰,时而抬腿……一招一式、一唱一和间,尽显客家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城南红歌文艺队于2008年组建,是一支活跃于武平城乡的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现有人员26人。他们并非专业出身,全因一份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而走在一起,建队以来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千余场次。而“打船灯”这个充满年味的节目是城南红歌文艺队新年惠民演出的必备王牌节目。 据介绍,“打船灯”是客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武平“船灯”则始于清代,灯架长7尺左右,高约5尺,外面用色纸、花布,扎成花鸟虫鱼装饰。表演者一般为3人,即船头(艄公)。船尾(艄婆)、船心(驭船者)。亦有再加副船和帮手的。表演时用十番伴奏。演唱以船头船尾为主,伴以问答对话,打俏讽嘲。船心帮唱,沿舞台旋转低昂作平船、拖船、上船、停船等舞蹈。 据了解,武平每个乡镇都有“船灯”演出队,每到春节至元宵节期间,都会开展“船灯”下乡进村、进社区、进企业惠民演出活动,为广大老百姓送去欢乐。 城南红歌文艺队队长李桂荣表示,“客家船灯是我们客家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历代相传至今,结合古今综合艺术。下一步,我们将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把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