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米糖是富有特色的客家小吃。在武平县象洞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炒米糖,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每逢亲友来家里拜年,便会取出一碟炒米糖待客。大伙围坐在一起,品着香甜酥脆的炒米糖,满满的年味。 春节临近,记者来到象洞镇光彩村村民谢达桓家中。谢达桓可以说是制作炒米糖的老师傅了。只见他正在用竹筒快速反复地压实刚炒好的米糖,随着滚筒的来回滚动,松散的炒米混着熬好的糖浆瞬间就变得方正了。 所谓的炒米糖,就是由炒米与糖组成,再根据主人家喜好加上其它辅料。谢师傅家的炒米糖选了芝麻、花生、陈皮作为辅料。炸过的芝麻和花生与炒米混在一起,将普通的炒米变得更加香甜诱人,再添上陈皮则更是锦上添花,谢师傅说陈皮正是让炒米糖吃起来甜而不腻的秘诀。 据谢师傅介绍,炒米糖共有选材、泡米、蒸米、晒米、爆米花、熬糖、炒米、定型、切块九道工序,其中熬糖和炒米最为关键,糖熬得好坏决定了炒米糖的成功与否,糖水熬出密集的小泡,直到拎起成柱状就是熬成了,熬得不到位就影响炒米糖的黏性,自然也就成不了形了。而炒米则讲究个快字,速度太慢糖就老了,馅料裹不均匀会影响炒米糖的口感。 最后把炒好的米糖放入磨具内,用竹筒快速反复地压实,然后放凉,定型了之后切成小块,用密封袋或草纸包起,放两三个月都不会变味。 小小一块方糖,承载许多人儿时的记忆。松香脆酥的炒米糖承载的更多是浓浓的年味和甜蜜的回忆。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