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二十余载,执著于“一粒米”绿色梦想的追求。从优质稻种的源头、种植基地选择、水稻栽培到生产精加工、大米分类销售,她坚持把好每一道关,精心打造“生态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电商化营销+农旅化发展”的经营模式,促进了山区传统种粮产业的振兴。她就是武平县双喜稻米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喜浪米业总经理温晓红。 近日,走进喜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温晓红正带领来访人员参观农耕文化馆。她向大家介绍着武平“稻路”发展,更坚定了她未来科学种粮的信心。 温晓红曾经是粮食系统的一名职工,1995年,面对下岗分流,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拿出家里仅有的五千元积蓄,加上向亲戚朋友借来的五千元,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从粮食系统下岗后,我顿然感到一片茫然,人生路在何方呢?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从稍微比较熟悉的粮食行业做起。”提到创业初衷,温晓红说道。2000年春节刚过,面对全县20多家大米加工作坊的激烈竞争,她毅然注册了全县第一家大米加工企业——喜浪米业有限公司,开始了她“一粒米”的追求。 为了选取最优稻种,她的足迹遍布湘、鄂、赣、皖、粤、琼、桂等产粮大省,11年里行走了数百万公里。为了掌握优质稻的种植规律,她一次次摸索,经历一次次失败,记录下上百万字资料数据。为了了解优质稻谷的新品种、新技术和发展新趋势,她坚持每年参加国家主办的粮食交流会。2008年,她发起成立“武平县双喜稻米专业合作社”,发展水稻种植基地9个,面积2.1万亩,年加工大米3.2万吨,年产值1.6亿元。凭着自己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细致的服务,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的信任与支持。目前,双喜稻米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武平县生产规模最大、组织程度最高、设备最先进的省级农业合作示范社。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知道老百姓他们缺什么、需要什么,现在百姓最需要的就是技术。”温晓红说道。2018年以后,她的公司先后创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福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优质稻米产业研究院、福建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温晓红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平台的有利条件,致力于科技兴农,引进推广产量高、米质优、食味佳的优质稻新品种11个、新技术3项,推进优质稻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稻产业化联合体、家庭农场、种粮农户提供高产高优品种、先进技术培训与示范等科技服务,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选好用好高产高优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也有很多困难,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的帮助,才走到今天,所以我就在想,奉献一份爱心要从我做起,这个成了我励志的名言。”厚植知农爱农情怀,温晓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创新帮扶方式,带动群众种粮脱贫致富,带动了3000多农户增收1亿元以上,培养种粮大户100多户,帮助5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同时,喜浪公司基地及双喜稻米专业合作社建立帮扶机制,共对接贫困村6个、贫困户168户586人。通过产业化联合体,从贫困户中流转土地3500多亩,农户获得直接增收240多万元。喜浪也被评为了全省的千企进千村先进民营企业,全市的扶贫模范企业。 “脚下有土地,心中有责任”,温晓红以自己“一粒米”的初心践行着自己的使命担当。她也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全国 “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福建省杰出创业女性、2023年福建省“最美女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