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平新闻网 >新闻资讯 >
武平六甲:党建“红色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2023-10-30 15:33:36  来源:武东镇  责任编辑:林向荣  

漫步武东镇六甲村,一处处美景映入眼帘。斑驳的湖水、别致的凉亭、底蕴深厚的文史馆......述说着六甲村的悠久历史。六甲湖边,游客拍照留念,孩童伴随老人嬉戏游玩,欢声笑语与富有诗意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图景。

近年来,武东镇六甲村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梁野金花·多彩六甲”主题,将基层党建“触角”向实处延伸发力,以打造特色鲜明、宜居、宜游、宜业美丽乡村为目标,以“红色先锋引领”“红色引擎推动”“红色旗帜领航” “红色力量驱动”,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一群人”争当“红色先锋” 构建便民服务体系

六甲村动员凝聚省派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引进人才、选调生、村“两委”干部等力量,选优配齐党员先锋队和志愿服务队,建立村干部抓村民小组长、村民小组长联系村民群众的“一抓一联”工作网络。设置9个村民小组,探索“党组织+党员+群众”服务模式,形成全覆盖的“红色网格”服务体系。

通过党组织“菜单式”服务、党员“上门式”服务、志愿者“点单式”服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专业领域人员,从民意收集、协商议事、矛盾调解等方面着力,组建红色宣讲、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等9支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群众3000多人次,实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零距离”。


“一条心”激活“红色引擎” 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这个兑换积分的活动很有意义,用积分换了那么多礼品。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村庄也会变得更好。”近日,在六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朱芹玉高兴地说。村民们喜气洋洋排着队,在有序参加积分兑换活动,利用参与村里公共事务积攒到的积分,兑换沐浴露、纸巾、牙膏、脸盆等生活用品。

近年来,六甲村党支部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推手,启动“红色引擎”,引导党员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文明宣传,带动群众主动参与乡风文明实践,营造整村文明氛围。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选树一批文明个人、家庭典型,激发群众学习典型、自我鞭策,积极自主参与文明创建;设立积分兑换“文明小铺”,鼓励村民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乡村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实现“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文明助力多彩、全民共建美丽”,为培育文明乡风、深化乡村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一起拼”高举“红色旗帜” 领航特色产业发展

六甲村积极探索“党支部+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聚焦补短板、强基础、兴产业,持续推动产业规模效益和群众收益最大化。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契机,按照“党支部+企业”共建模式,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建设黄金百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

基地占地100亩,配备标准化百香果棚架、水肥一体化等农业新科技设施,预计当年黄金百香果产值可达100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解决村里15人就业,带动5户以上脱贫户增收。

培育打造特早熟蜜桔基地,种植面积600余亩,年产值300余万元。

培育福建白兔扩繁场,年存栏5000只,全村年出栏1万余只,年产值可达50万元。


积极融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结合六甲水上运动休闲项目,打造“梁野金花·多彩六甲”特色户外运动小镇,实施“环梁野山自行车最美骑游线路”“蜜桔映波观景平台”“湖山环漪观景平台”“牛羊夕晖打卡点” “水上运动休闲乐园” “旧时光网红街”“六甲村文史馆”等特色景观建设,形成特有的武东六甲湖景区品牌。


“一定成”驱动“红色力量” 铺就生活富裕之路

“我们结合实际,分期分批对村里进行全方位修缮维护、美化提升,先后完成了人居环境整治、六甲文史馆建设、村庄立面改造、道路桥梁新建改建等项目。”六甲村党支部书记温琼生说。

近年来,六甲村着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互促进、齐头并进,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村主干道“白改黑”、荷塘月色公园、房屋立面改造、亲水平台等民生项目有序推进,百姓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通过“两治一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建设、安全生态水系管理,打出村容村貌提升“组合拳”,突出生态宜居,使“多彩六甲”更具魅力,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刘凌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时政动态
[更多]新闻资讯
[更多]政务公开
  • 闽ICP备 2021003204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8240200013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36
  • 主管: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 主办:武平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武平县平川街道政府路98号
  • 邮政编码:364300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扫黄打非及涉未成年人、涉企网络侵权专用举报电话:0597-3339039
  • 武平新闻网投稿、网民意见收集及举报邮箱:xw@wprmt.cn;举报电话0597--3232222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 武平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