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讲述武平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和美好期望,武平县融媒体中心面向广大粉丝开展建党100周年“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活动。现将收录和粉丝投稿的作品进行展播,今天推出第十八期《记桃澜地的那抹茶香》。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她美丽而宽广;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勤劳而坚强;在世界的东方,有一片广阔的沃土,她神奇而辽阔,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血脉;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她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就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桃溪,桃溪又名桃地,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是中国特色炒绿之乡。“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她的素描;绿茶与不锈钢,是她的名片;耕读传家,是她的底蕴;敢闯敢拼,是她的精神;她的每一寸都浸润在红色革命文化里,在淡淡的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落日的余晖洒在红色的砖瓦上,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显的格外寂静,格外古朴,在那郁郁葱葱的茶山脚下,就是我那美丽的家乡。在这方园不到1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虽然没有繁华的街道,但山连山、户连户、舍连舍,构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犹如桃花源一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她是贫穷的,但她更是富硕的。这里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水流,黛色的群山。且不说桃澜河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那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我最喜欢的是那漫山遍野、春意盎然的茶园;素享一方之名誉,赢得世人之绝赞。
“人在草木间”
“人在草木间”。在我的记忆里,从学会吃饭起,就开始喝茶,家乡茶味如同方言一样深入血液和骨髓当中。记忆的深处,母亲抓起一撮茶叶,放进铁丝双耳的茶壶里,用铁锅里刚烧开的水冲泡。叶片沉入壶底,茶汤透亮、香气扑鼻,喝到嘴里有种清凉的苦涩,之后又隐隐泛起一股甘甜。桃溪人爱茶、敬茶、擅制绿茶,史之久矣。元初,避乱南迁至此荒蛮之地的桃溪客家先民便深透肺腑地形成了“不可一日无茶”的习惯。桃溪,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加之得天独厚的酸性透气沙壤土质,极其适宜种植绿茶,茶文化历史久远,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几百年来,桃溪便有着村村制作绿茶的深厚传统。
近年来,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各种茶厂、茶企在桃溪的各个村落拔地而起,全镇村村种植绿茶,村中男女老小等剩余劳动力几乎都躬耕茶园。各大茶企也致力于提升茶叶品质、将茶叶加工企业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带动茶农增收,茶产业成了我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如今,有了科技支撑,相信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的今日,茶产业也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春芽吐翠 满山茶香
春芽吐翠,满山茶香。那是我对家乡桃溪最深的印象;品味桃溪茶里的“人间有味是清欢”,那是我内心深处不变的情怀。风淡云轻、天远地静,茶是故乡浓。看着杯子里茶叶的浮沉,啜一口清香的茶水,静静的品味着那淡淡的感觉,茶如人生,人生亦如茶。每当有人问及自己的家乡时,我都会滔滔不绝的夸上半天,尽管我的家乡并不出名,并不被外面的朋友所熟悉,但她永远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对我而言,她永远是最美好的地方。 作者简介 刘灵燕,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桃溪镇妇联主席,宣传统战干事,曾被评为“福建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优秀志愿者”、武平县优秀共青团干部、武平县“三八”红旗手、武平县优秀政务讲解员等称号。 编辑:陈梅英 审核:林向荣 程荣伟 终审:刘凌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