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留镇黄坊村党支部开拓思路求突破,改革创新谋发展,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形成了花卉、苗木、生态乡村旅游三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统领,赏花品果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农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进东留镇黄坊村,山间田野瓜果飘香、巷道干净靓丽、村庄绿树成荫、休闲广场文体设施齐全,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图景徐徐展现在你的面前。说起这些变化,村民都说离不开村党支部的努力和付出。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黄坊村以产业兴村为目标,设立物流电商交易等销售平台,成立以村党支部为引领、村两委干部、党员致富能手、种植大户、经济能人等为主要成员的村级党群创业服务社,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信息、资金服务,助力群众增产增收。 “作为一个党员,主要是自己先种,种出有效果,然后带动本村的十多户村民,现在他们年收入都可以达到20多万。我们党支部不定期地邀请一些专家、技术人员来大棚里现场讲解富贵籽的病虫害,还有引进一些客商,就是营销商户来这里帮助村民把花卖个好价钱。”东留镇黄坊村党支部委员黄福明说。
黄坊村着力开展村居环境整治,让乡村美起来。2018年11月,黄坊村被东留镇政府确定为垃圾分类试点村,破解垃圾源头分类难题。接到任务后,黄坊村党支部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大胆创新,尝试建立垃圾兑换超市,对污染环境的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回收。 “当时大家村民都不理解,以为这个都不是实际的东西。后来通过党员带头家属、亲戚一起动员他们,把垃圾分类可以拿到兑换垃圾超市兑换财物,现在都很好了,大家都很自觉了。”党员黄如中说。 村民钟瑞春说:“以前我们的环境到处都很乱,很多食品袋、牛奶瓶、烟头烟盒。通过垃圾兑换超市,村里面哪里都很干净了。” 通过党员示范带头和不厌其烦地做工作,村民从被动到主动,成了乡村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的主体。村里的基础设施、“两治一拆”等工作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实现了乡村的美丽蝶变,乡村旅游产业也跟着红火起来。 黄坊村田园乐园项目就是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促进村财增收、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推动群众致富的又一创新举措。他们巧妙统筹上级资金,将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中央预算里的500万资金注入村集体,作为经济股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以基础建设景区化、景区建设宜居化、宜居建设产业化为指导,将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党支部书记王丽梅说:“我们通过支部党员带头,扎实做好芙蓉李、富贵籽产业的提质增效。深化村企共建,以支部为引领,梁野久谣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芙蓉李的深加工,促进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双提升。加快推进旅游业产业的发展,依托我们的田园乐园,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同时加速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有了好的“火车头”,黄坊村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得到有效提升。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1万元。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省级文明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司法调解先进集体等一系列省级荣誉。
编辑:陈梅英 审核:林向荣 程荣伟 终审:刘凌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