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愁得睡不着,现在心里敞亮极了!”武平县湘店镇的老马坐在自家院里,指尖摩挲着儿子婚礼的照片,笑意藏都藏不住。一年前,他为儿子婚事借遍了亲戚,当地动辄三十万的彩礼像块巨石压得全家喘不过气,连儿子都偷偷说“要不先不结婚了”。如今,这桩婚事不仅以9万元彩礼圆满解决,亲家还主动添钱买了辆车,更将彩礼全数交还小两口作为创业启动金。 老马的经历是武平县婚俗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最新数据显示,自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近一年来,武平农村平均彩礼金额下降35%,“零彩礼”“低彩礼”新人占比直接达62.7% ,曾经困扰无数家庭的“娶不起”难题,在改革中逐步破解。
而“零彩礼”“低彩礼”能形成规模、取得实效,得益于制度与激励的双重支撑。武平县出台专项治理意见,明确彩礼上限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倍,给“低彩礼”划下清晰红线。同时推出激励政策,让践行者切实得实惠。去年底,“零彩礼”结婚的小郑夫妇,收到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亲笔签名的贺卡。大禾镇的小吴家庭因“低彩礼”,拿到了乡镇书记手写的贺卡,村里广播还特意表扬了他们。
从35%的彩礼降幅到62.7%的“零彩礼”“低彩礼”占比,数字变化的背后是文明的进阶。如今,走在武平的乡村,常能看到贴着“零彩礼新婚”“低彩礼新风”宣传标识,越来越多新人卸下“彩礼包袱”,以轻松的姿态开启生活——这不仅是婚俗改革的实效见证,更印证了幸福从不在彩礼的多少,而在相濡以沫的陪伴爱护中。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