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武平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前往平川街道,采集果园、花场、商铺等地理位置信息,持续完善乡村地名数据库,推进乡村“数字地图”建设。 今年以来,武平县锚定“乡村著名行动”示范区建设目标,将该项行动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的关键抓手,以地名采集上图为牵引,统筹推进乡村地名命名标准化、地名标志规范化、地名信息数字化、地名文化活态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位于象洞镇洋贝村的武平县隘罗品家庭农场,曾因位置难寻,游客来访常常“找不着门”。随着“乡村著名行动”的推进,农场信息被精准采集并上传至电子地图,依靠导航即可轻松抵达,为基地带来了可观的人气和销量。 “以前朋友或游客想来我的基地采摘百香果,经常找不到具体位置。”农场主练志强说,“自从工作人员将基地位置采集上传后,地图上能直接精准定位,发个定位,导航就能带到门口。定位精准后,百香果销售量增加了两三成,收益明显增加。” 这一变化得益于武平县“乡村著名行动”的扎实成效。截至目前,全县依托民政部“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小程序,已累计采集乡村地名及兴趣点信息3100条,超额完成2025年度2000条目标任务,实现居民点、道路街巷、种植养殖基地、快递物流点、乡村风景区等10余类场景全覆盖,乡村“数字地图”精度全面提升。 目前,所有经审核的地名信息已同步共享至高德、百度、腾讯等主流互联网地图平台,有效破解“导航找不到家”“快递送错门”等民生难题。游客可循图寻访深山农家乐,收购商通过精准定位直达农产品产地,打通了乡村特色资源与市场对接的“数字通道”,使乡村服务更高效,产销对接更顺畅。 “接下来,我们将以‘提质增效、赋能发展’为核心,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地名命名标准化、标志设置规范化,深化地名文化宣传,编制《武平县地名方案》《地名保护录》《地名采词库》,让每一条‘落图’的地名信息都成为串联历史与未来、文化与经济的纽带,以小地名‘撬动’大振兴,为武平县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武平县民政局副局长邱良才表示。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