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到带动一方的“市劳模”,武平县福建梁野久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廖雪涵,用十余年时间,在家乡的土地上谱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近日,记者来到福建梁野久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只见廖雪涵正在为前来研学的团队讲授富贵籽种植知识,眉眼间满是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热忱。 2011年,廖雪涵回乡创业,从酿酒起步。她潜心钻研,成功研发芙蓉李气泡水、鲜酿、白兰地等多种产品,将一个小作坊发展为年产值超2000万元的市级龙头企业。公司如今年产果酒达40万公斤,不仅稳定了当地万亩芙蓉李种植,更以保护价收购59户脱贫户产品,直接解决126名劳动力就业。 廖雪涵深知单一农业的局限,她积极推动农旅融合,承包运营“花果东留田园综合体”,打造“花果山农旅基地”。她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游客和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2021年至今接待团建研学人数约15.4万人次,有效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和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如何让村民真正受益?基地探索出“1333”分红机制:企业留存30%用于发展,村集体、运营团队各分得30%,剩余10%专项用于村级养老爱心事业。这一模式确保了利润共享,激发各方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2024年,廖雪涵又将目光投向中山镇阳民村。她把东留镇的成功经验复制过去,将废弃猪场改造成“以竹代塑”应用场景示范区,并合作运营村集体竹漂项目,打造“水墨阳民·以竹代塑”村级IP。如今,阳民村村集体年增收超50万元,入股村民人均收益分成每年超千元。 “作为一名市劳模,我将继续扎根于乡村振兴工作,并将无条件地传授经验,带动更多村庄共富。”廖雪涵表示。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