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申请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129523.1元……”近日,在武平县工业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仲裁庭内,一场劳动争议仲裁正在有序进行。职工李某因被某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向园区仲裁庭提出经济补偿诉求。 面对工业园区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挑战,武平县总工会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破解了“小马拉大车”的困境。自2021年5月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建成以来,武平整合工会、人社、法院、司法、公安等10余家部门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四年间成功化解劳动纠纷58起,涉及金额1633万元,交出了一份基层社会治理的亮眼成绩单。 而这一转变得益于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采取的四项创新举措。 构建“一体推进”工作新格局,实现维权服务“零距离” 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整合工会、人社、法院、司法、公安等10余家部门资源,推动建立集“普法宣传、矛盾调处、劳动仲裁、司法裁决、心理咨询、维权服务、困难帮扶、休闲娱乐”八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基地内设立“三室两庭两站”(法援室、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劳动仲裁庭、劳动法庭;法官工作站、警务联络站),实现从“多点多线”到“一站服务”的转变,让职工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创新“二步分解”流程新模式,提升纠纷化解“高效率” 基地创新推行繁简分流“二步分解法”,制定清晰“维权线路图”。简单案件按部门职责直接分流转办,复杂案件由领导小组召集多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实现“简单纠纷快速办、复杂纠纷协同办”。该机制运行以来,劳动争议调解平均办结时长压缩30%以上,维权效率显著提升。 建立“三级响应”处置新机制,做到矛盾化解“全响应” 创新设立“三级响应”机制,分别是:一级响应(部门联动):针对重大矛盾纠纷,由六部门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协同处置;二级响应(站企共治):对一般性问题,基地与企业工会联动协商化解;三级响应(班组调处):企业内部小纠纷由企业联络员和班组长就地调处。 形成了“小事不出厂、大事不出园、矛盾不上交”的良性治理格局。 完善“四化机制”运行新体系,推动服务效能“大提升” 通过建立健全“维权一体化、调解多元化、资源共享化、服务普惠化”的“四化”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互通、工作联动、结果共享。同时拓展服务内涵,推出18项服务项目清单,开展青年交友、公益培训、文体活动等普惠服务,累计服务职工1.2万人次,增强了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数字是最有力的见证。从43%的矛盾纠纷下降率,到1633万元的劳资纠纷成功化解,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武平“园区枫桥”机制从蓝图变为现实的生动实践。如今的武平工业园区,不再是矛盾纠纷的“重点地带”,而是和谐稳定的“样板园区”。武平的创新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能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走出一条多方共赢、和谐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