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平县实验小学科学教师周平英是学生眼中的“魔法师”。她通过将科学教学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成功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 9月8日,武平县实验小学实验室洋溢着探索的热情,周平英老师正带领同学们开展“光是如何传播”的科学探究活动。 “周老师的科学课超好玩,她不喜欢讲大道理,而是让我们自己多动手,多去观察。我觉得她就像‘耐心魔法师’和‘好奇引路人’,让我们知道了许多奇妙的科学道理。”学生林予杰兴奋地说。 周平英始终秉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教学理念。她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昆虫、流行玩具甚至动画片段中提取教学切入点,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她的课堂总是充满学生们好奇与探索的目光。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周平英逐步形成了“探究引导、实践赋能、跨科融合”的教学风格,不仅深受学生喜爱,也被同事视为教学典范。 “作为教研组长,她带动了整个团队水平的提升,让我们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更注重学习体验的设计。”武平县实验小学科学教研组教师曾新称赞道。 而周平英的“跨科融合”理念则源于该校全学科阅读活动的开展。她积极探索科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以《昆虫记》为范本,不仅带领学生认识昆虫形态习性,更深入解析法布尔的观察方法、科学精神和文本背后的思维逻辑,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 “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构建全场景育人生态。”周平英说,“我们通过家庭实验室项目推动亲子科学实践,还与语文、美术等学科合作开展科幻创作、科学绘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多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4月,由周平英主导设计并执教的课例《巧探昆虫物语——基于科学视角的<昆虫记>阅读与实践》,在第四届全国书香校园阅读教育教学成果交流活动中获评“优秀案例”,得到专家与同行的高度认可。 从教以来,周平英先后荣获 “县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多项荣誉;指导学生在多项科学竞赛中屡获佳绩。但她最珍视的是:看到更多孩子因她而爱上科学,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探索者一样行动。 “在小县城做科学教育,资源有限,但创意无限。”周平英表示,“我的目标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让每个孩子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学会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未来我会继续扎根乡土,让科学的种子在武平茁壮成长。”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