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平县东留镇乡村运营官基地的“共享厨房”里,几名女运营官正忙着准备游客预定的午餐,洗菜、切菜、包饺子、烹饪农家菜,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个充满活力的基地,前身是闲置的东留黄坊小学。2024年,东留镇依托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将废弃校舍改造成乡村运营官基地,如今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我们的乡村运营官基地的7名乡村运营官来自东留的各个村落,全都是女性。”基地负责人廖雪涵热情地介绍,“在农村,留守妇女往往是最坚韧的力量。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自我价值。” 这些女运营官不仅要学习烹饪农家菜,还要掌握直播带货、旅游接待等技能,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多面手”。背寨村的朱三连就是其中之一,她刚拿到个人营业执照,兴奋地说,“以前村里的山茶油只能等商贩上门收购,现在通过基地的电商平台,销路更广了!” 基地创新采用“企业引领、村集体参与、人才实操、多方共享”的模式,推出“1333”利润分成机制,确保村集体、老年协会、运营官和企业多方受益。同时,基地还设立电商直播中心,通过“东留花果事”抖音号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 “我们黄坊村产业兴旺,我们不仅要卖产品,更要讲好乡村故事,现在试行‘整村运营’,让村里每个角落都焕发生机。”谈到基地的运营理念,廖雪涵眼里闪着光。 漫步基地周边,四季采摘园、水上乐园、研学基地串联成线。基地内建有80年代怀旧小卖部、教室等场景,成为游客的“乡愁记忆馆”,吸引不少市民前来体验。 “未来,我们将以黄坊村为核心,联动周边五村,共同打造闽西‘花果主题三产融合示范带’,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东留镇黄坊村挂村干部谢晓宇表示。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