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平新闻网 >新闻资讯 >
一线报道、报道一线 武平融媒全力以赴
2024-06-28 16:20:01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陈荣香  

“6·16”特大暴雨灾情发生后,武平县融媒体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宣传部的统一调度指挥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中心各部门迅速行动、步调一致、密切配合,24小时开展新闻宣传报道,及时、精准、强势发声,为全县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坚强舆论保障。

为打赢这场硬仗点燃希望、凝聚力量,一群“幕后英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崎岖的山路,在泥泞的村道,在险峻的塌方点,在击水的冲锋舟……用镜头记录灾毁现场,用指尖传递人间大爱。


采访!写稿!编辑!推送!剪辑!发布!

第一时间,深入一线真实报道受灾情况

第一时间,编辑众志成城抢险救灾图文

第一时间,海量剪辑灾后救援重建视频


有人说

奔赴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我们说

我们只是和英雄在一起的媒体人

一起来看看 

↓↓↓


先声夺人强发声


据省气象局评估,本轮武平县暴雨过程虽持续时间短,但暴雨过程综合强度、暴雨范围和雨强均达“极端事件”标准,县域大部地区致灾因子危险性达高危险等级,造成重大自然灾害。武平县融媒体中心积极对接各级媒体,坚持第一时间官方权威发声,有效引导舆论,认真做好各项宣传报道工作。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良英 

在这段采访的时间里,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渺小得跟蝼蚁一样,但面对灾难,人们勇敢乐观、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情感传递,又是那么的温暖和有力量……作为一名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和镜头,把生命的温情和希望记录下来并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吴建海

作为一名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亲眼看到救援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抢险救灾,爱心人士捐钱捐物,受灾群众积极自救等场景,让我深感震撼与敬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也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石沅平

受阻的道路、中断的信号、有限的资源......在救援现场,我们遇到了诸多困难,也见证了无数逆行者无畏的拼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英雄”二字,我深感震撼,也深受触动。我将继续用镜头和笔,记录每一个感人瞬间,传递正能量。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展雄

作为记者,我深入一线,亲历了抢险救灾与灾后重建的整个过程。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救援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兼程奔赴灾区,为受灾群众带去了希望和温暖。他们的身影,成为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我也看到了社会各界对受灾地区的关爱与支持,捐款、捐物、志愿服务……每一份力量都在为受灾群众提供着帮助。这段经历,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陈奕丞

灾情发生后,当地干群竭尽全力,联合各方力量全力救援。让我深受触动的同时,也在思考全球变暖所造成的隐患。在最近几年,极端天气这种黑天鹅事件,已经不再罕见,如何去适应和减缓,我认为值得每个人深思。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石明辉

我多次深入到受灾现场,目睹了太多震撼人心的场景,看到了各队救援人员不知疲倦地奋战,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退缩与犹豫,也看到了受灾群众团结一心、共抗灾情的精神,让我内心深受触动。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谢思棋

这段时间深入一线采访,是我第一次真实地体会到人类的渺小,也是第一次对团结的力量有深刻的感触。抢险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无数爱心第一时间涌向受灾地区,这种力量让我感动,也让我明白,只要众志成城,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兰秀连 

从6月16日开始奔赴各乡镇受灾一线,看到电力抢修工人们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道路抢通人员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广大党员干部奔走在各村镇上帮助群众转移、清理淤泥;人民子弟兵总是第一时间冲锋在前......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力量。生活在这样的中国,我们何其有幸!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文焯

在“6·16”特大暴雨面前,武平人民没有被灾难吓倒。我看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冷静应对,看到了各职能部门的联动反应,看到了党员干部的勇气和担当,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的力量。哪里有险情,哪里必定也有我们媒体人。抗灾救灾,灾后重建,我们奔赴一线,用镜头和文字诠释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邱建莲

为深入一线,我们另辟蹊径,扛着摄像机翻山越岭奔波于每一个受灾现场,被残酷的灾情深深震撼,但是我也看到了受灾群众并没有被击垮,他们坚强地站起来,互相扶持、共渡难关。救援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帮助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他们的身影成为我心中最亮的光。


正面宣传浓氛围


把握“时度效”,聚焦各级各部门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的感人瞬间、典型事迹,全方位、高频次、多角度、深度系列开展宣传报道,营造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浓厚氛围。截至6月27日,武平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各平台发布相关报道855条(次),滚动播出预警消息2190余次。






创新方式抢赛道


强化与中央、省级、市级主流媒体对接,加强与乡镇、部门通联协作、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运用网站、新媒体、滚动字幕等手段,发布抢险救灾、生产自救、灾后重建、暴雨预警及防灾减灾知识等内容。发挥短视频快速传播优势,加强短视频产品创作发布,推出一系列有温度有热度的短视频作品,精准快速地把社会舆论引导到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上来。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郑涛

6月17日22:00,我们在中赤集镇摸黑徒步行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扎进厚厚淤泥里,通过手机微弱的灯光依稀可以看见满目疮痍的街道。23:30我们抵达镇政府,在发电机的轰鸣中,镇干部挤在一个房间里忙着各自的工作。凌晨1:00,我们结束采访回到中心,办公室全员连夜赶稿,终于第一时间将中赤镇的最新情况报道了出去。这是我们灾情发生以来十多天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为自己能够奋战在报道一线而自豪,为我们优秀的记者团队自豪!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玥 

6月17日晚,接到下坝乡通路的信息后,我们立即赶赴一线,看着一路上坍塌的土石、变为废墟的房屋、损毁的电线杆和路灯,这一切都冲击着我的心灵。到了临时的应急指挥部,看着那些一线的干部和救援队还在星夜兼程地开展救援工作,心中触动更为强烈。我努力倾听他们的声音,尽可能用笔和镜头记录下这些时刻。每次报道,都让我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新闻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心。记者,记着,做时代的一束束光,或许微小,但足够明亮,看得清脚下,也照得见远方。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练一诚

从突发特大暴雨到第一时间前往受灾地区,我看到了村民自救,看到了大型机械连夜抢通,看到了救援人员徒步12小时进村,也看到了中考考生走过泥泞顺利抵达考点,看到了爱心老板每天免费送热菜热饭,看到了橙色红色蓝色军绿色的身影交织在我的眼前,看到了送别时候村民与救援人员的双向奔赴……一路走来,我的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何龙祥

采访过程中,我见过了洪水的无情,更感受到了人间的大爱。救援人员不知疲倦地忙碌,受灾群众相互扶持的身影,都让我坚信,再大的灾难也压不垮我们。 


党员先锋聚合力

 

在县融媒体中心参与一线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队伍中,党员占了一半,部分党员家中也同样受灾,但他们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舍小家顾大家,毫无怨言始终坚守在救灾一线,勤勉尽责、无私奉献,把抢险救灾工作的感人瞬间、典型事迹报道出去。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纷纷为受灾地区重建工作捐款,共募集资金合计约1.4万元。 


至6月27日,武平县融媒体中心下沉一线采访记者140多人次,支援受灾乡镇干部职工35人次,“武平发布”视频号推出短视频149条,抖音号发布短视频96条,平均每天发布短视频超过15条。中央、省、市媒体刊发相关报道分别是152条、181条、273条,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下一步

县融媒体中心

将持续弘扬抢险救灾精神

凝聚强大奋进力量

发挥媒体专长

全力做好宣传报道

家园重建工作

为武平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贡献应有的力量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时政动态
[更多]新闻资讯
[更多]政务公开
  • 闽ICP备 2021003204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8240200013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36
  • 主管: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 主办:武平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武平县平川街道政府路98号
  • 邮政编码:364300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扫黄打非及涉未成年人、涉企网络侵权专用举报电话:0597-3339039
  • 武平新闻网投稿、网民意见收集及举报邮箱:xw@wprmt.cn;举报电话0597--3232222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 武平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