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粽飘香,传统文化情意浓。端午节来临之际,武平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共度端午佳节。 浓情端午 非遗同行 6月7日,武平县文化馆在传统文化街区兴贤坊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我们的节日端午”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活动现场,一场精彩的非遗文化十番音乐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十番音乐传承人用精湛的技艺将《挑帘》《翠子登潭》《怀古》等传统曲目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不时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武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干部刘馨说,“活动展示了我县非遗保护的成果,提高人民群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加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随后举行了包粽子比赛,大家分工协作,折粽叶、装糯米、压实、包裹、缠线,制作过程一气呵成,现场气氛热烈。 市民李桂荣开心地表示,“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听十番音乐,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还参加了包粽子比赛,感觉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 端午粽飘香 情暖敬老院 6月5日,端午节来临之际,武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专愿者前往城厢敬老院开展“端午粽飘香,情暖敬老院”包粽子活动。 活现现场,志愿者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包粽子。只见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一个个精美的粽子就诞生了。 包完粽子,义工们又为老人剪头发,和老人拉家常,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老人们开心地说,“对我们老年人很关心,经常来看望我们。端午节又和我们一起包粽子,我们感到很幸福。” 传承端午文化 包粽共度佳节 粽叶飘香五月五,浓情端午祝安康。6月6日,国网武平县供电公司举行“传承端午文化,包粽共度佳节”活动。 粽叶、糯米、蜜枣、棉线整齐地摆上桌,大家互相交流、传授不同的包法和技巧。折叶、填米、放馅、成形、缠绳,绿色棕叶在手中飞舞飘香,在一双双巧手下,一个个精巧美观的粽子一会儿就包好了,三角形、长条形…… 各式各样的粽子陆续诞生,现场欢声笑语。 此次活动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交流彼此感情,丰富职工们精神文化生活。 “包粽子活动既能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增强友谊,还能体现团结协作的能力,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员工们纷纷点赞。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钟晓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