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八月,正是百香果成熟上市的季节。随着宁象公路、象登公路等农村公路的不断完善,武平县象洞镇致富“列车”开往四面八方,百香果、象洞鸡等特色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路修好了,家里产出的瓜果蔬菜和家禽运往县城、上杭、广东都很方便快捷了。”象洞的村民钟慧珍感慨地说。 象洞镇是“二十年红旗不倒”革命老区。近年来,象洞镇投入2.6亿元用于实施畅通工程及脱贫攻坚农村道路提升工程,先后改扩建县、乡、村道路30多公里,全镇出行条件得到翻天覆地式的改变,为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象洞人大代表们积极履职,运用多种监督手段,全程参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的核心环节。 象洞人大代表们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多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自觉把工作放到全镇改革发展大局中谋划,为象洞镇“四好”农村路建设献计献策。在代表们的多方建议下,象洞镇不断完善光彩村头至张天堂等农村公路,形成以白水寨为中心,辐射周边,线状串联起核心资源和旅游乡村的“一心一地一园一村”的总体功能布局,即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白水寨休闲度假基地、生态湿地公园、光彩红色文化村,有效整合原本分散的旅游资源,带热“红色+生态”乡村旅游,带动象洞人民致富。 “从石砌路到坑坑洼洼的‘烂泥浆’,到‘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再到如今平坦的‘四好’农村路,我们深刻体会到‘乡村要振兴,道路必先行’,作为人大代表,更要听民意、察民情,为象洞人民幸福生活积极谏言。”象洞人大代表谢文平说。 象洞镇坚持“建、管、养”并重原则,积极推行“路长制”工作,落实管理责任,由镇、村配合做好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定期开展多样化巡查,形成综合反馈,提升日常养护和管理的效率。各片区人大代表开展公路建设及监管养护、道路安全、道路改造等调研视察活动,建议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资金列入镇村财政预算,保障资金及时到位,督促政府建立健全“政府负责、部门实施、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多级网格化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同时人大代表做到身心下沉,走村入户宣传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规,增强群众参与建管养的意识,形成全民监督实效。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刘凌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