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平新闻网 >新闻资讯 >
武平99岁老兵林兴华:宁可多打炮,不愿放过一个敌人!
2020-11-10 11:02:08  来源: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人物名片:

1921年,林兴华出生于武平县大禾乡。11岁,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他与母亲妹妹相依为命,生活贫寒疾苦。1945年春,他参加了抗日战争。1949年12月,他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5军133师398团一营机炮连,参加了广西迁江剿匪、广东番禺阻击“反攻大陆”等战役。1952年出国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离开朝鲜后解甲归田。

10月23日,老人收看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只要我们的家园受到侵犯,必定会毫不犹豫地开炮,坚决不放过一个敌人!”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前夕,在武平县仁济医院里,99岁高龄的老兵林兴华目光如炬。

尽管老年痴呆的病症让他很多事都记不清,但回忆起那段烽烟滚滚的峥嵘岁月,他兴致高昂。

提及侵略者,老人嫉恶如仇

 

林兴华老人向记者讲述抗美援朝精神往事

 

徒步11个夜晚到战场

 

1952年9月,高唱着“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战歌,林兴华踏上了朝鲜的土地。

 林老回忆,急行军一晚上要走100多里

“我们从广州出发,坐了6天6夜的汽车到鸭绿江。到了鸭绿江,美国人的飞机大炮扫射,我们白天躲在‘猫儿洞’里休整,晚上赶路,走了11个晚上才到朝鲜境内的作战阵地。”

 

出国作战时期的林兴华

 

林兴华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他说当时他就暗自发誓:不把美帝赶出朝鲜,绝不回国!

“经过鸭绿江大桥时,带队的人喊:‘同志们,往下看,看下我们的祖国到处是红红绿绿的,多漂亮,我们出来就是要守护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等跨过鸭绿江,带队的人又喊:‘同志们,往前看,前面就是新义州,被炸得千疮百孔了,都是美国鬼子在搞破坏。不过不要怕,毛主席说了,美国都是纸老虎,我们要坚决抗美援朝,打到美国鬼子怕……’”

林兴华所在的部队,打了5场大战役,消灭了几百个敌人,一直打到三八线过后。彼时敌强我弱,武器装备落后敌人一大截。“但我们一点也不怕,利用口袋战术,前头进(落),两边虚,包围敌人,前面诱敌,边打边退。”回顾当年惊险战斗经历,林老豪情不减。他说,作战撤退也是有讲究的,尤其是带有诱敌性质的撤退,太快太慢都不行。否则要么敌人推进太快,使我军主力来不及展开;要么把敌人给吓跑,不敢往口袋里钻。


因丢了敌人,他直接批评连长

 

在朝鲜作战时,林兴华担任机炮班的班长,兼任迫击炮观察员和指挥员,负责瞄准、修正、放炮弹。抗美援朝胜利后的今天,这个优秀的炮兵已经多年没有摸过大炮了,但他对大炮数据等仍如数家珍。

“打炮有高度,要想打远,角度就要低,40多度最远,要打高打近就要50多度,45度可以打1000多米……”

作战时,他勇敢沉着,不畏不惧。他回忆,一次,连长用望远镜看到有2个敌人手上拿着地图往我们营地走,说出来2个人,把炮架起来。当时副班长带了个新兵,动作看着很娴熟,可是过去半个钟头了,没有一点声音。

“我是观察员,过去一看就火了,一个炸药包300米,才绑了2个炸药包,1200米怎么打。我骂了班长,说你又不是新兵,马上加2个炸药包,加600米!”林老回忆,当时因为错失战机,敌人逃了。

他又懊悔又生气,找到连长,直接批评:“同志,重要关头,叫新兵练手,让敌人逃跑要犯错误的。”

老人珍藏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宁可多打炮,不愿放过一个敌人

 

让林兴华记忆深刻的一次战斗,在161.130无名高地。当时正在下鹅毛大雪,被围困的10多个敌人试图挖水沟(让雪融化)逃跑,我军发现后先发了2发炮,结果1发太远,1发太近,都没打中敌人。“一开枪敌人就躲在水沟里,很难打,时间一长,我怕他们逃跑,马上跟炮手说‘大炮角度矫正,连放3发’,结果中了2发。”

那场战斗,林兴华打了20多发炮,歼灭11个敌人。他当时颇为得意,汇报连长后,却被连长骂了一通。“浪费!20多发!你是老炮手,不知道炮弹的威力?”我说知道,一个炮弹平低落,可以杀伤三四十个敌人。“你知道威力这么大怎么打这么多炮弹。”林兴华回:“只要把敌人消灭了,炮弹国家会生产,不要可惜。战场上没有客气,我不打他,他就打我。”

林兴华曾在一个月里,打了300多发炮弹。“我当时想法只有一个,就是要打赢这场战争!”他家里珍藏的立功证书上记下了他当年的果敢和战绩。1953年,在敌人炮火封锁下,他带领本班战友来回打冷枪,用82迫击炮消灭敌人八十余人,超过一个月消灭20个敌人的任务数,立下三等功一次,他也因此火线入党。

 

林兴华的立功证 



林兴华老人珍藏的军功章和纪念章

 

参军后学会2800多个字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当天晚上500多公里的防线上一枪一炮都没响,非常安静。”林兴华说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这都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不是抗美援朝,哪有这么安平、太平的幸福生活。”

停战后,林兴华继续留在朝鲜备战,学军事学文化。1954年4月,他拿到了高级小学语文课的修业证书。“参军前我大字不识一个,在部队学习认识了2800多个字。”林兴华颇为自豪,1955年3月8日,离开朝鲜。复员后,组织上原本要培养他,他考虑到母亲孤苦年老,已离家多年,便自愿留在了家乡。 

林兴华在部队学了2800多个字

他担任过多个村的干部,一直做了33年。在做大队党支书期间,林兴华勤于学习,凡事都记笔记。村里有红白喜事,都找他写对联做理事。他还会一些日语,林兴华说这是他专门学来骂鬼子的。

“当了几十年的干部,家里翻不出一个公家的杯子。”他的大儿子林发荣回忆,父亲清廉而严格。战场上的那段经历,他很少对孩子们提起,只常常教育他们:“战争太惨烈了,我能活下来都是幸运,你们一定要好好生活,好好做人。”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时政动态
    [更多]新闻资讯
    [更多]政务公开
    • 闽ICP备 2021003204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8240200013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36
    • 主管: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 主办:武平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武平县平川街道政府路98号
    • 邮政编码:364300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扫黄打非及涉未成年人、涉企网络侵权专用举报电话:0597-3339039
    • 武平新闻网投稿、网民意见收集及举报邮箱:xw@wprmt.cn;举报电话0597--3232222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 武平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