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平网 >武平新闻 >
当非遗遇上林改——武平现代汉剧《追梦青山》在榕华丽上演
2018-11-29 09:27:35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刘耀宝  

 

11月27日晚,由武平县选送、反映“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探索林改发展之路、实现生态崛起的新编闽西现代汉剧《追梦青山》在“福建省第七届艺术节暨第二十七届戏剧会演”活动现场上演。谢帝谣摄

敢为天下先,青山变金山。11月27日晚,由武平县选送、反映“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探索林改发展之路、实现生态崛起的新编闽西现代汉剧《追梦青山》在“福建省第七届艺术节暨第二十七届戏剧会演”活动现场上演,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获好评不断。 

武平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图为《追梦青山》剧照。谢帝谣摄

武平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十六年来,武平人民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持续为全国林改探路子、树标杆,走出了一条以深化林改促绿色发展的成功之路,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追梦青山》通过闽西汉剧的这一表现形式,反映了武平人敢于创新、艰苦奋斗的林改精神。谢帝谣摄

2017年,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武平召开,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捷文村群众的来信表达了关心关怀并作出重要指示,这些都给予了武平40万人民巨大鼓舞。

 

武平林改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谢帝谣摄

武平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事业局局长舒健表示,武平林改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而闽西汉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武平县保护传承的剧种。

“用我们自己的特色剧种表现武平林改,一方面可以推动国家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一方面可以通过戏曲体现武平林改的历程,反映武平人敢于创新、艰苦奋斗的林改精神。”舒健说。 

《追梦青山》全剧以武平县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主线,以“全国林改策源地”武平万安镇捷文村林改故事为背景。图为《追梦青山》剧照。谢帝谣摄

《追梦青山》全剧以武平县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主线,以“全国林改策源地”武平万安镇捷文村林改故事为背景,集中展现捷文村支书带领全村百姓,从明晰产权入手开展林权改革试点工作,发展林下经济;虽吃尽苦头,受尽委屈,但不忘根本,使原本贫困的山村逐步脱贫致富,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图为村民拿到林权证。谢帝谣摄

“这次创作既是一场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 《追梦青山》的编剧林志杰透露,为写好这部剧,他和团队多次深入武平采风,在遵循戏曲艺术舞台规律的基础上,将武平林改这一现实题材与闽西汉剧这一传统艺术相结合。他强调,塑造舞台人物要以小事件反映大主题,以小人物展现大时代,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人物与时俱进的品格、智慧和胸怀,才能为观众认可喜欢。

“我们会不断地打磨这台戏,争取在更大的舞台上进行表演。今后,还会进一步挖掘武平林改的其他故事,并通过闽西汉剧这一特殊表现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舒健说。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时政动态
    [更多]新闻资讯
    [更多]政务公开
    • 闽ICP备 2021003204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8240200013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36
    • 主管: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 主办:武平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武平县平川街道政府路98号
    • 邮政编码:364300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扫黄打非及涉未成年人、涉企网络侵权专用举报电话:0597-3339039
    • 武平新闻网投稿、网民意见收集及举报邮箱:xw@wprmt.cn;举报电话0597--3232222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 武平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