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平网 >梁野英才 >
中共武平县委 武平县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武平创新进程的若干意见
2014-07-03 10:24:50  来源: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Admin  

武委[2013]2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龙岩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武平创新进程,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目标

2020年,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全县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协同创新进一步强化,科技管理机制更加高效,科技人才队伍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民众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科技促进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县域创新能力达到

全市平均水平,民生科技惠及百姓,基本建成创新型县份。

(一)到2015年,实现以下目标

——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提升。坚持创新驱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在我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全市平均水平(2.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5亿元。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坚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和扶持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全县科技型重点企业80%以上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技术协作关系达30家以上,构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2家以上;建立市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以上;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以上、试点企业6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

——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增强。坚持整合资源,打造创新平台,加强协同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形成面向企业、支撑产业的联动发展格局。取得一批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重大科技成果并落地转化,实现技术市场交易总额1亿元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拥有一批掌握前沿先进技术、富有创新成效的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5人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8%。

——科研体制机制和科技管理更具活力高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创新科技管理方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适应不同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引进和建成一批服务县域产业发展的科研机构;大力推进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形成协同集成、权责统一、部门联动的“大科技、大协作、大开放”的科技工作机制。

(二)发展重点

----工业领域:坚持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重大进展。在机械制造、不锈钢、光伏与电子、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农林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建成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武平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到2015年,在县工业园区建成以不锈钢、机械制造、光伏与电子、林产化工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在十方工业集中区建成以机械制造、农林产品深加工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在岩前工业集中区建成以光伏与电子、矿产品深加工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农业领域:突破优良品种选育、农林产品深加工、标准化生产等领域技术应用和示范带动,推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规范化养殖新技术,调整优化种植、养殖结构,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建设一批标准化种养示范基地,打造武平金线莲产业园、岩前食用菌集聚区、中山武台农牧合作创业园、城厢花卉长廊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培育“梁野山食用菌”、“武平仙草”、“武平猪胆肝”、“武平盘菜”等农产品新品牌,提升“武平绿茶”、“武平富贵籽”、“武平金线莲”、“武平象洞鸡”等武平外向型农业品牌。到2015年,筛选20个以上适宜我县种植、养殖新品种,使主要栽培和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培育8家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创建农产品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6件、知名商标10件、名牌产品2个以上。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企业创新进程

(一)建立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的导向机制。树立以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工作导向,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科技项目组织、创新成果运用转化的主体。产业科技重大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县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二)扶持发展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首要大事来抓,把其工作重心转移到有设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上来。鼓励优势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和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企业技术品牌战略,扶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对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10万元、省级创新型企业奖励10万元、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奖励2万元。

(三)推动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领军企业、骨干企业联合产业链相关企业、科研单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引导科技型企业引进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共建创新组织,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点)”。

(四)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建立、完善科技资源数据平台,建立开放共享运行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研发服务;结合我县产业发展需要,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元投入、共同参与,集成、整合科学仪器设备、技术试验设施、技术创业、科技文献信息等基础性、公益性的创新因素,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仪器设备,建设面向重点产业的公共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协作平台,促进财政资金支持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向社会开放。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及其他投资主体创办有产业指向的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或技术育成中心、创业服务基地,支持其提升创业孵化服务、集聚人才和成果转化等增值服务能力,围绕我县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扶持建设海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育成中心、金线莲产业技术育成中心等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力争到2015年,在不锈钢、光伏电子、林产品深加工、特色农业等领域分别建立1家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或技术育成中心、创业服务基地。

(五)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集成县科技项目经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财政经费,共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重点支持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与国内知名科研单位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初创型、成长型科技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项目;支持企业承接和采用新技术,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工程化研究应用;加大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支持力度,对于主导制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的企业在市奖励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一次性配套奖励3万元、2万元。

(六)打造不锈钢下游产业高新技术集聚区。要充分发挥武平人在外经营不锈钢产业十几年所积累的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网络等资源优势,加强不锈钢生产精深加工技术和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运用、转化,引进关键设备,规划建设不锈钢下游产业专业园区,并制定产业配套优惠政策,吸引我县在外的不锈钢产业业主回归创业,推动佛山、无锡等地区的不锈钢产业向我县转移。加大不锈钢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力度,提升不锈钢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加速我县不锈钢产业的集聚,逐步形成从原料供应到热轧、冷轧、制管、带材、制成品完整的产业链,培育不锈钢产业集群,打造海西最大的不锈钢下游产业集聚区。建立省级不锈钢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不锈钢技术研发中心,依托现有不锈钢领军企业规划建设1家不锈钢产业科技孵化器或技术育成中心、创业服务基地

三、加强统筹和协同创新,提高区域创新实力

(七)引进、整合和集聚优势科技资源。支持本地科研机构建设和科研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协作联盟,逐步形成产学研联合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为区域创新提供动力源泉。以建设科技孵化器和产业技术创业服务基地为载体,以组织实施科技项目为手段,通过集聚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高新技术成果的中试转化基地、高技术人才引进、培养等创新资源,为武平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八)创新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建合作体制机制。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合技术攻关,共同培养科技人才,提供信息成果服务。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沟通,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的科技创新平台向企业开放,为企业服务。引导和鼓励民办科研机构发展壮大。支持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科技人员利用本单位的科研资源和自身科研能力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诊断等有偿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

(九)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突出创新中介支撑发展、整合资源和转化成果的作用,着力构建面向企业、支撑产业引领发展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运作争取知名高校与武平合作建设一批科研机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组织(团体),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创新源泉。加大对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单位的扶持力度,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依托有关单位和企业,在不锈钢、光伏电子等领域规划建设“不锈钢技术研发中心”、“不锈钢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LED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十)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探索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有效方法,促进科技与金融机构多样性双赢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对创新型(试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灵活多样的金融创新服务,为科技型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风险保障,为企业专利技术转化提供信贷支持。重点做好引导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申请银行贷款并申报省贴息扶持资金,引导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洽谈企业股权融资业务,探索借助省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的交易平台开展技术成果交易和投融资等业务。

四、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

(十一)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密切科技、发改、经贸、农业、财政等部门的协作,围绕我县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重点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重大项目联合攻关。每年实施2个以上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项目,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培育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

(十二)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强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衔接和项目聚焦,形成一般性科技项目培育创新源、重点计划项目跟进孵化壮大、重大项目集中突破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的递进式的项目计划体系。对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实施的重大攻关或成果转化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或省、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对初创型、成长型企业组织的重点科技项目推荐申报国家或省、市创新资金项目、星火计划项目。完善县级科技计划体系建设,设立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申请科技、发改、经贸等各类科技项目的企业,其自身研发投入应占销售额1%以上。

(十三)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完善科技经费预算评审和结题验收机制,强化项目单位在经费使用管理方面的法人责任,实行企业科研项目研发经费专户专账制度,企业接受的财政科技补助资金应当全部进入专户,并用于企业的研发活动。通过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强化科技经费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建立健全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的绩效评价机制。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十四)大力培育和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制定和完善有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措施,建立人才资源库,加快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建立优秀创新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根据我县产业发展重点,在每个产业中培养12名学科带头人,选拔一批县管优秀人才,县财政每年给予津贴;支持企业培养技术研发和创新人才,支持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主持科研项目。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大力引进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对企业引进的高级人才给予一定补助,落实引进中高级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返还等政策,并在子女就学、家属就业、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倾斜。健全武平县科学技术奖、武平县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优秀专利奖等科技奖励体系,加大奖励力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十五)推进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水平,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全县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平均年增长率达30%以上。深入开展企业发明专利“清零”行动,提高发明专利拥有量。实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专利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对新确定为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省、市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单位)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4万元、2万元、1万元。力争到2015年,培育5家省级、10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和2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十六)完善和落实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及时跟进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加快制定与之相匹配的产业技术、财政资助、科技金融等政策。建立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到2015年,县级预算安排科技经费支出占同级财政一般性支出比例达到2.2%以上,并确保科技经费用于科技项目实施。整合科技、经贸、财政、发改、农业等部门政府科技投入,提升跨行业、跨部门科技协作水平,整合后的财政科技投入重点用于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扶持。简化审批程序,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规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的执行力度。完善落实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等收益分配政策,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

六、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十七)强化领导。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加快创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科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协作分工、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县、乡两级的科技队伍建设,整合各类科技力量强化统筹和协调,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和凝聚共识工作,形成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十八)明确责任。建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把财政科技经费、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成果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反映科技进步的指标分解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绩效考核范畴。组织、宣传、科技、财政、人事、统计、发改、教育、经贸、农业等部门要强化协调配合,并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定期开展督查检查。

                                    

                               中共武平县委

                              武平县人民政府

 201326日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时政动态
    [更多]新闻资讯
    [更多]政务公开
    • 闽ICP备 2021003204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82402000139号
    • 主管: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 主办:武平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武平县平川街道政府路98号
    • 邮政编码:364300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扫黄打非及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97-3339039
    • 武平新闻网投稿、网民意见收集及举报邮箱:xw@wprmt.cn;举报电话0597--3232222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 武平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