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平新闻网 >新闻资讯 >
“好人”邱其华:老骥伏枥 热心民间纠纷调解工作
2023-05-19 16:10:00  来源:县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陈荣香  

邱其华,退休后曾担任武平县老干部调解委员会主任、县公民道德建设协会会长。22年来,他甘当调解志愿者,不畏困难,热心于民间纠纷调解工作,义务调解民间纠纷近4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7%,被武平人民亲切地称为“和事佬”。个人先后获得武平县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福建省助人为乐好人。

2010年,武平县城厢镇南通村因新建中心幼儿园征地拆迁受阻,工程一拖半年未能施工。2011年7月22日,城厢镇党委政府经请示上级相关部门,决定强制征地。100多位群众闻讯赶来,手持农具,聚集田间,情绪激动,村民和工作人员剑拔弩张,眼看矛盾一触即发。邱其华得到这个消息后,反复思考。随后他召开调委会相关人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发现征用户中有三位核心人物,于是他向镇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放缓强征行动,让他先做村民的思想工作。7月23日,他冒着炎炎烈日,骑着自行车,主动找到被征用户中的3位核心人物,抓住问题症结,以换位思考方式,耐心地与他们沟通协商。通过连续3天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农户也纷纷与工作组签订了协议书,一场惊心动魄的内部矛盾烟消云散,化成“玉帛”。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领导知道老干部调解志愿者“化干戈为玉帛”的消息,纷纷夸他们“用了最低的成本,完成了最艰难的工作,得到了最满意的效果”。

在调解过程,调解最多的是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武平县城厢镇汾水村钟×香、钟×信,因土地、房屋权属纠纷,结冤40多年,两家常常唇枪舌剑、大动干戈,矛盾越结越深。他带领县、乡二级老干部调解志愿者前往调解。在充分了解他们矛盾的起因、经过和现状后,组织双方当事人一起学习《婚姻法》、《继承法》、《土地法》等有关法律知识,依理疏导,依法调解。经过谈心,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场握手言和,协议书经司法确认后,双方共同履行。拿到调解协议书的钟×香感激地说:“要是没有邱主任的热心调解,他们两家的恩怨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化解……”

面对农村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邱其华把依法调解、讲究技巧、以情感人、化解矛盾、无私奉献作为调解工作的基本准则,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让迷失的亲情回归。

22年来,他所领导调委会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00多起。其中,他自己参与调解近400多起,调解成功385起,调解成功率达97%,劝阻上访8起70余人次,大大减少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中央组织部办公厅《组工信息》,还以专刊的形式,刊载了《2500起矛盾纠纷全调处的背后》的简报,肯定了他县调委会发挥余热保稳定促和谐的做法。这是农村中一支最活跃的化解矛盾纠纷的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道防线,是社会矛盾问题的“减缓器”,是平安建设的“助推器”。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刘凌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时政动态
[更多]新闻资讯
[更多]政务公开
  • 闽ICP备 2021003204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82402000139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36
  • 主管: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 主办:武平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武平县平川街道政府路98号
  • 邮政编码:364300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扫黄打非及涉未成年人、涉企网络侵权专用举报电话:0597-3339039
  • 武平新闻网投稿、网民意见收集及举报邮箱:xw@wprmt.cn;举报电话0597--3232222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 武平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