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平猪胆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闽西八大干之一。精选新鲜的猪肝配上中草药,连同猪胆一起整体浸泡,胆汁在猪肝内游走渗透,经捞动吊晒制作而成。这样制成的猪胆干色泽紫褐光亮,味道香而微甜,入口甘中带甜,风味别具一格。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生津健胃、清凉解毒功能。猪胆干制作工序繁复,常用于宴请宾朋和馈赠亲友,充分展现了武平客家人“肝胆相照,苦尽甘来”的精神品质,是外出游子味蕾深处的难忘乡愁。 据《武平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6),武平县民间就有加工生产猪胆干的历史记载,创制迄今至少 已有500多年历史。相传,明清时期,钟秀才到汀州府应试,结束后与各县秀才聚会,带去的武平猪胆干,风味醇厚,香甘甜美,回味绵长,满口余香,武平猪胆干从此声名鹊起,被公推为“闽西八大干”之首。 “富人莫断书,穷人莫断猪”。自古以来,武平客家人都以猪为家庭主禽,把“猪”列为六畜之首,直到今天,武平仍然是龙岩市乃至福建省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而猪的内脏(猪心、猪腰、猪肝等),历来被认为可以“以形补形”的宝贝食材。猪肝营养丰富,补血佳品,性味甘、苦、温,猪胆清热、润燥、解毒,最切合武平食补食疗习惯。以“来人即来龙”为好客信条的武平客家人认为猪的肝胆是年节招待宾客的佳品,便使用中原“酒制”古法,融合了南方土著古法,制作出色泽紫褐光亮,味道香而微甜,入口甘中带甜的“武平猪胆干”。 武平猪胆干制作最佳时机在北风劲吹,白霜满地“冬至”到“大寒”期间,主要有一下步骤:配料准备、选新鲜的未经清水冲洗过未摘除猪胆的“糯米猪肝”、配料加入高浓度的米白酒浸泡猪肝并隔天翻动、猪肝上面压石块、晾晒、整形、晾干。 几百年来,一代代武平人以“猪胆干”待客、送礼,并在明末清初开始,随着武平客家人不断外迁,传播到大江南北、港澳台、东南亚等地,成为海内外客家人的“家乡味”。 编辑:陈荣香 审核:林向荣 终审:刘凌平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