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平新闻网 >新闻资讯 >
红色武平•百年征程 |武平在原中央苏区中的地位和贡献
2021-04-17 23:35:00  来源:中共武平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责任编辑:陈梅英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一百年来,筚路蓝缕、奠基立业!

一百年来,牢记使命、不懈奋斗!

一百年来,不断胜利、屡创辉煌!

为更好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武平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开辟《红色武平·百年征程》栏目,精选编发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武平革命斗争时期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性成就,武平革命斗争建设百年征程中的红色故事和革命人物,普及党史知识,树立正确党史观,讲好武平故事,让武平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2014年10月31日上午,在上杭古田参加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闽西老红军、“五老”人员和军烈属代表时指出:“闽西,我很熟悉。这是原中央苏区所在地,对全国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党的建设、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闽西和江西赣州的一部分是中央苏区,对党和革命的贡献是最大的,要永远铭记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的贡献,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武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之一。毛泽东、朱德、陈毅、邓子恢、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块红土地上开展伟大的革命实践,谱写了壮丽革命篇章。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新中国成立的长期革命斗争中,武平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先烈和英雄人物,刘亚楼、林伟、廖步云、罗斌、蓝文兆等解放军高级将领和文坛宿将林默涵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武平人民坚贞不屈,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闽西是中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地;闽西是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最初学习治国理政的实践基地;闽西是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堡垒。作为闽西革命根据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武平,当之无愧也拥有以上种种赞誉。

 

资料图

 

武平是红四军首次入闽第一站,从此拉开了创建中央苏区的伟大序幕。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会剿”,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转战闽粤赣边界地带,进行了艰难的武装革命道路及其军事理论的探索和创新。2月4日红四军进入福建省武平县和平乡(今民主乡)黄沙村(今高书村),第二天在东留乡大明村宿营,在当地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宗旨。红四军入闽,极大鼓舞了地方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1929年6月,中共武平县委成立,同年9月、10月、12月间,武平先后暴发了声势浩大的象洞、上坑、小澜三大暴动,威震闽粤赣边,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在武平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展开。红四军在转战赣南、闽西途中,具体地了解到此地具备开展大规模游击战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从此,以创建闽西、赣南为核心的中央苏区正式拉开序幕。

武平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伟大革命的实践基地,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地之一。1929年2月、1930年6月和1932年6月,毛泽东率红军主力部队先后三次来到武平开展革命实践,创建了武平苏区,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的道路探索。在此前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毛泽东在包括武平在内的在闽西、赣南的艰苦作战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先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特别是1930年6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进军武平,并在县城梁山书院居住一个星期,在此期间亲自主持召开城区和附城的乡苏干部、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茶话会、妇女会、群众会,并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民情。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发现土地分配中的一些不足,就是在一些地方平均分配土地中,由于富人隐瞒了肥田,贫农利益受损,导致矛盾。在随后上杭南阳由毛泽东主持召开的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上,通过了《富农问题》决议案,明确提出了分配土地中应于“抽多补少”之外加上“抽肥补瘦”原则,从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党的土地政策,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实行人民战争,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时期的伟大创造,为更好地实行人民战争,毛泽东等还领导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由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在武平期间,毛泽东特别重视赤卫队伍的建设,并于1930年6月在武平县城南操场亲自检阅了武平县赤卫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武平劳苦大众团结起来,乘时奋起,把土地革命推向新的高潮。1932年6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东征漳州胜利后回师赣南途中,又在武平开展系列革命活动,横扫反动残余,在此期间,武平工农武装获得空前壮大,武平赤卫队整编为独立团,闽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十师在武北小澜成立,从而形成了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的人民武装体系,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由此,武平的土地革命掀起了更新的高潮,处鼎盛时期,武平苏区呈出一片繁荣景象。

武平为中央苏区东南“前线”。武平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特殊险要的地理位置始终引起中央红军高层的关注与重视,并持续在武平开展重要军事活动。1929年至1932年间,毛泽东率红军三进武平,亲自指导创建了武平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央苏区东南“前哨”,它在抵御和牵制广东方面的敌人,配合中央主力红军反“围剿”战争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1932年7月,江西军区第三分区指挥部在东留成立,邓小平兼任政委;1933年4月,中革军委决定成立粤赣军区,其第三作战分区指挥部机关驻武平帽村附近。中革军委给粤赣军区指示信(1933年11月9日)中指出:三分区的行动如果能从(武平)灵洞山脉挺进,下坝方面积极行动起来,可以给寻乌敌人的侧面很大的威胁——具体的说就是从左翼——武北经过灵洞梁野两山脉挺进下坝、岩前,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武平苏区,并且可以给寻敌右侧以极大威胁。从中革军委指示信可看出,武平对保卫中央苏区核心区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1934年2月中旬,以中央军委总司令部参谋处长许卓为团长,肖锋为党小组长的13人检查团,前往武平实地了解情况和布置军事防御措施。检查团了解到,仅武平苏区内还有全副武装的1050人的分区独立团,县独立营和9个区中队约有1600多人,合各种正规武装力量计有2700多人,还有15000多人的赤少队伍。1933年5月至于1934年3月间,计有红十九军独立师3000余人,红四军所属一师千人,二十三军及独立二师800余人,红一军团第三、四师2000人枪,红军学校教育连,红军独立第十团、二十二军第五团、工人师700余人等先后进入武平境内,协同地方模范团、武南、武西、湘湖、桃溪、永平等区乡游击队、赤卫队和红色挺进队一起作战,曾发生了石灰岭、大乾头、将军桥、中正、永平寨、上坪、章(丰)塔(里)、帽村等无数次大小战斗。

资料图

武平革命武装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英勇奋战,浴血坚持。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为牵制敌人,配合中央主力红军胜利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武平游击大队和武北地区的区、乡游击队,在武平县战地委员会的领导下,与红军独立十团活动在梁野山区,积极配合福建军区直属武装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牵制了大量敌人。这些留守的红军、游击队浴血奋战,为中央主力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完成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这一异常艰难的任务后,1935年4、5月间,福建党政军机关所剩红军指战员数百人在大禾上湖一带血染山河,红军独立十团和武平战地委员会指战员最后也血洒中堡青山迳,兑现了他们“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资料图


武平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里,武平人民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武平县委、县苏领导劳苦大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从而焕发出广大干群支援革命的巨大热情。武平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并筹款筹粮、捐钱献物支持红军、支援革命战争。仅1933年8月至10月间,武平县委、县苏就筹款40000块银元支援红军。在同年8月15日中央苏区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武平代表邱冠南、蓝仁升在会上代表武平一次性认购了20000元的“经济建设公债”券。为粉碎敌人“围剿”,保卫红色政权,各区、乡苏在组织发展壮大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的同时,还广泛动员青年参加工农红军。当时只有10余万人口的武平县,参加红军的就有4000多人,除少数因伤因病返回原籍外,大部分随主力部队转战南北,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据统计,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全县被毁灭村庄12个,绝灭1130户,被杀耕牛1313头,荒芜土地6462亩,被烧毁房屋2745间。在新中国成立后评定的“五老”人员中,武平有老苏区干部304人,红军、游击队失散人员2270人。红军长征后,武平党组织带领武平人民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赞誉。



编辑:陈梅英

审核:林向荣 程荣伟

终审:刘凌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武平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武平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武平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时政动态
[更多]新闻资讯
[更多]政务公开
  • 闽ICP备 2021003204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82402000139号
  • 主管: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 主办:武平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福建省武平县平川街道政府路98号
  • 邮政编码:364300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扫黄打非及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597-3339039
  • 武平新闻网投稿、网民意见收集及举报邮箱:xw@wprmt.cn;举报电话0597--3232222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 武平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